本报讯(记者 杨萍)9岁性早熟的孩子最终身高138 cm,10岁的矮小男孩被告知是女孩,20岁的男孩长乳房……在4月22日召开的“探讨中国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模式”新闻沟通会上,中国医师协会青春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市儿童医院青春期医学专科主任于泓介绍,这是在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出现的真实病例。
“当在门诊中多次看到这样令人痛心的病例,看到孩子们被耽误再没有治疗机会时,触发了我们很多思考。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最佳的儿童体检模式刻不容缓。”于泓说。
于泓介绍,目前现行的体检模式始于1985年,31年来体检内容变化不大,大多数在非医疗场所的学校内完成,且群体年度报告科学性不强、无法律效应。“据估算,当前我国有4.5亿儿童青少年准备或正在进入青春期,但青春期生理问题却被‘常规体检’遗漏,且健康体检出现了断裂,监管也出现断裂。”
北京协和医院教务处处长、内分泌科潘慧教授指出,“我们建议教育部门和中小学生健康保健所可以继续组织体检,具体实施由专业医院专业医护人员完成,医护人员出具具有法律效应的科学诊断报告,可以最后由教育部公布数据,但需要卫生计生委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并落实方案。”
《医师报》常务副社长兼执行总编辑张艳萍女士在沟通会上宣读支持青春期健康体检倡议书,并与专家、企业、媒体共同启动发起倡议。
会议在《医师报》社举办,金赛药业提供支持。
目前现行的体检模式
0~6岁学龄前儿童健康体检归属卫生计生委管辖的妇幼保健院完成;
6~18岁学龄期儿童青少年健康体检归属教育部行政管辖的中小学生健康保健所完成;
18~24岁大学生健康体检归属教育部所属的各大院校校办医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