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28 总第45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28 总第45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0期

发布时间:2016-04-28

麻醉

标题导航

关注手术、患者与麻醉的互相影响

发布时间:2016-04-28来源:《医师报》作者:闵苏  阅读: 506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围术期医学的发展标志着麻醉学的进步,要求麻醉和手术医生不仅关注手术和麻醉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从手术与患者、麻醉与患者、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视角,对患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脏器功能评估与调控;术中精确麻醉,包括麻醉深度监测与用药指导,可视化操作技术和监测应用,脏器功能监测与调控,并优化管理相应技术。更加重视患者术后康复质量与速度,强调恢复的安全与舒适,同时要关注手术患者的体验感受和满意度。

围术期医学发展的一个新标志——日间手术麻醉,要求麻醉医师以安全、舒适、快速恢复的理念,实施高质量麻醉和术后镇痛,这也是对临床麻醉的新要求。

围术期医学必然涉及手术患者快速康复(ERAS),精确麻醉技术与优化麻醉管理,涉及目标导向的动态液体治疗,可视化引导技术和监测,脏器功能保护及调控,建立无栓病房、无痛病房以及快速康复病房等。

为此,建立围术期医学这个概念,在学习和培训中应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借助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发展的契机,从手术室内的麻醉师真正成长为麻醉医师以及围术期医师,将围术期理念从术前、术中和术后,扩展到关注术后预后,牢固树立围术期医学的意识。

第二,加强围术期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努力培训多科协作和沟通能力,采用多模式镇痛原则,提高麻醉质量、优化术后镇痛,改善术后预后,努力形成围术期医学不可替代的学科。

第三,不仅仅承担手术室内或外的麻醉工作,通过多科协作平台,积极主动开展ERAS工作,将麻醉医疗的术前访视到术后随访,逐渐形成和建立围术期查房制度,更好地培训和提高麻醉医师临床综合能力,反映麻醉学科在围术期医学中的关键作用。

在麻醉医师培训过程中,术前评估麻醉和手术风险已是常规工作,如何评估和调控手术患者脏器功能的储备能力,例如采用适宜而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术前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如何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提高麻醉医师对围术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预测能力,都是围术期医学培训的重点需求。

术后镇痛是麻醉医师的本职工作,改进镇痛技术、提高镇痛质量、加速术后康复、防止术后慢痛的发生、引领和巩固这项技术的地位,有待临床共同努力。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