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28 总第45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28 总第45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0期

发布时间:2016-04-28

学术

标题导航

2015心脏介入“晴雨表”出炉

发布时间:2016-04-28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53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4月22-24日,第十九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在石家庄召开。大会主席霍勇教授回顾了介入论坛发展的历程,指出介入论坛本着普及、规范、提高的宗旨,与我国心血管介入治疗同发展、共命运。论坛前10年侧重于发展,包括推广、普及、提高,最近10年侧重于规范,包括培训、质控和准入。论坛今年主题为再普及、再规范、再发展。霍勇指出,目前我们已不满足于介入治疗的规模,而是强调质量,因为粗犷性的发展总会出现问题。此外,中国介入治疗的发展不平衡,论坛更加注重基层,强基础,保基层。

在介入论坛的举办宗旨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强调区域推动作用。为此,介入论坛每年在不同地方举办,对当地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反映中国心脏介入现状的介入数据发布,已成为大会的特色。

blob.png

冠心病介入  平稳增长  发展不平衡

2015年,大陆地区介入总病例数567 583例,较2014年增长13.3%,平均每例患者置入支架1.50枚。

自2009年以来,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总例数平稳增长(图1)。从各省(区、直辖市)病例数来看,大部分病例集中在大的省/市。北京市以53 411例位居榜首,山东省、广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则紧随其后。

blob.png

图1  2009-2015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例数

在北京,百万人口介入例数为2723.33例,为全国最高。天津和上海分别为1527.59例和1179.45例。霍勇指出,我国平均百万人口病例数为426.83例,这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此外,数据还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医院发展不平衡。介入数量在1000例以上的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8.57%,其介入总量占总数量的43.55%。而介入数量在1~99例的医院占全国医院总数的29.79%,其介入总量仅占总数量的3.95%。

此外,2009-2014年,手术死亡率逐渐降低。

霍勇指出,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36.3%进行了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较2014年增加3%,这是连续第二年以3%的速度增加。他表示,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说明PCI得到更大的重视。

先心病介入  总量降低   二孩政策带来更大挑战

2009-2015年,大陆地方医院(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共完成155 228例先心病介入手术。2015年大陆地方医院为25 508例,较2014年(26 729例)下降4.6%。

数据显示,2009-2014年,大陆地方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数量呈上升趋势,但2015年介入数量下降(图2)。国家卫计委先心病介入治疗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世良教授分析,先心病介入数量下降并不代表发病数的减少,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漏报病例数目增加;二是通过外科途径治疗先心病的增加。\

blob.png

图2  2009-2015年大陆地方医院先心病介入例数

从先心病发病种类来看,2015年中国大陆地方医院开展的先心病介入手术中,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数量最多,分别为42.7%、 25.0%和18.2%。

沈阳军区总医院朱鲜阳教授公布了部队医院先心病介入治疗数据,在2015年中国大陆部队医院完成3585例先心病介入手术。数据显示,先心病的介入治疗发展进入平台期,月平均例数较2014年有所下降。

此外,儿童先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比例偏低。朱鲜阳分析,原因主要为既往累积成人患者较多、患者对介入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病情发现偏晚。导致患者因发生肺动脉高血而失去手术机会、介入并发症增多,治疗效果差。

朱鲜阳指出,目前我国大规模的先心病介入中心偏少,操作熟练的术者数量较少。

她同时指出,高龄产妇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放开,先心病发病数量预计会越来越多,重视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更具有意义。

心律失常介入

规模逐步增加  质控仍需加强

2015年起搏器置入65 697例,比2014年增加近10%。ICD置入2759例,CRT为3003例,比2014年分别增加18%和9%。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通报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他指出,近年,我国大陆地区心律失常介入呈增长趋势。虽然心律失常诊治已取得不少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些先进的诊疗理念和诊疗技术仍未被普遍接受并用于临床。我国逐渐开放二级医院进行介入手术,但这些医院还未纳入数据监测系统。随着心律失常介入规模的逐步增加,患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但在质控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起搏器  我国起搏器置入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年起搏器总置入量为65 697例。其中,单腔起搏器占31%,双腔起搏器占69%。从各省来看,起搏器置入量前三位为江苏省(9137例)、上海市(5470例)和北京市(4923例)。从亚太地区来看,我国起搏器置入量与日本和韩国相近,其他地区相对较少。但起搏器置入量日本为496.6人/每百万人,而中国仅44.3人/每百万人。

置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ICD置入量逐年增加。2015年ICD置入量为2759例。其中,一级预防占42%,二级预防占58%。ICD置入量前三位为浙江省(331例)、广东省(313例)和江苏省(208例)。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我国CRT置入量也在逐年增加。2015年为3003例。其中, 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单独心脏再同步起搏分别占57%、43%。置入CRT量最多的是浙江省(389例)、江苏省(353例)及军队医院(296例)。

导管消融 2015年全国进行导管消融111 092例,较2014年(101 063例)增长近10%。消融量前三位分别为北京市(12 354例)、浙江省(9326例)和江苏省(9098例)。

左心耳封堵术 2015年,23个省73家医院共置入571例。截至2016年4月,我国左心耳封堵总置入数量已达962例,手术成功率99%,其中围手术期并发症约1.5%(绝大部分为房间隔穿刺并发症)。

 (下转第13版)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