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王瑛等在2万余人的队列研究中针对35~60岁人群发明了专门预测卒中终生风险的量表(图1)。
该研究共纳入1992年、1996-1999年和2004年的3个队列中21 953位35~84岁无心血管病的受试者。随访期间,有917人首发卒中,包括681例缺血性卒中和221例出血性卒中,其中33例两者兼有。这些卒中患者中有161人例在35~45岁,298例在45~55岁,434例在55~65岁,24人例65岁。
从量表中可以看出,对于中青年男性,即35~40岁和41~50岁的男性人群,如果把上述危险因素控制在理想状态,在65岁前其卒中风险为零。
研究者还发现,在这些危险因素中,不论男女,高血压要比其他危险因素在促成卒中终生风险方面更为显著。而且随着血压的升高,不同年龄人群其脑卒中终生风险也随之升高,呈剂量反应关系。
此外,这些危险因素还具有叠加效应。如量表所示,对于35~40岁人群而言,如果控制好上述危险因素,则其卒中终生风险男性为3.1%,女性为1.3%;若伴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其卒中终生风险也随之“水涨船高”,男性为18.7%,女性为17.6%,甚至更高。
为什么要提出卒中终生风险,预测10年风险不行吗?研究者指出,危险因素的干预是一辈子的事儿,仅预测10年风险,年轻人群很容易忽略对卒中的重视和危险因素的管理,不利于早期预防。
研究者也对卒中终生风险和10年风险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对于35~40岁人群而言,其卒中终生风险在男性是10年风险的25.7倍,在女性是29.4倍之高。
此外,在2万余人中首发卒中人群中,若应用卒中终生风险量表进行分层,其中低危人群为6.9%,中危人群为65.3%,高危人群为27.8%;而若以10年心血管病风险来评估,仅0.7%的卒中患者为高危人群。
研究者还发现,国人终生卒中风险与日本人群相似,均明显低于同年龄西方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