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冠心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仍居高不下,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在临床真实世界,2种及以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广泛而普遍的存在。笔者团队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SAP)为例,进行联合用药多源证据评价以及作用机制和靶点通路的多途径、多维度研究,以进行临床精准定位。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常规西药治疗SAP的meta分析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心电图有效率亦明显高于西药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对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中14 191例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患者联合用药进行关联分析发现,与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酯等联用较为普遍;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相关基因79个,阿司匹林相关基因498个,SAP的相关基因75个;通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构建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分子网络由715个节点和2310条边构成,阿司匹林的分子网络由2120个节点和9064条边构成,SAP的分子网络由630个节点和2385条边构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参和阿司匹林分别参与了64.62%和56.92%的SAP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两个药物联合能够覆盖SAP相关信号通路的86.15%。
因而可见,两药联合应用治疗SAP临床广泛存在,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等西医指南用药。两药对于SAP的治疗,在抗炎方面起到加强作用;对抗血小板聚集和防治内皮损伤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可保护心肌细胞、防治内皮细胞功能障碍、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等;同时,通过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调节起到保护血管内皮、降低阿司匹林出血风险的作用;并且,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还参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等调节,可能会在降低SAP合并病风险方面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