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5-28 总第40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5-28 总第40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06期

发布时间:2015-05-28

循环

标题导航

二成卒中由房颤所致 合理抗凝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5-05-28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49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房颤导致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生命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预防及治疗方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不同。为更好指导临床做好房颤患者卒中防治,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制订了《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并于2015年脑卒中大会上发布,以下为其中部分要点,以飨读者。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卒中则是最为常见的表现类型。房颤所致卒中占所有卒中的20%,房颤相关卒中与非房颤相关卒中相比:症状更严重,常为致死性卒中;更容易复发,死亡率2倍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医疗费用1.5倍于非房颤相关卒中。

虽然已有确凿研究证据表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高的房颤患者,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应用抗凝治疗。即使应用华法林的患者中,多数未系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或INR保持在无效的低水平(<2.0)。


blob.png

房颤抗凝  

权衡卒中及出血风险是关键

合理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有效措施,但同时亦将增加出血风险。因此,应评估其获益与风险,只有预防栓塞事件的获益明显超过出血的风险时,方可启动抗凝治疗。

对于非瓣膜病房颤卒中,目前,CHADS2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表1),分数越高,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越高。

若无禁忌证,所有CHADS2评分≥2分,具有中-高度卒中风险患者,应进行长期口服抗凝药治疗;若房颤患者CHADS2评分为1分,优先考虑抗凝治疗,也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CHADS2评分为0分时一般无需抗栓治疗。但在部分低危患者,如果接受抗凝治疗,仍能获益。有条件可使用CHA2DS2-VASC评分进一步评估。

瓣膜心脏病性房颤具有明确抗凝指证。

抗凝治疗可增加出血风险,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动态评估。临床中,HAS-BLED评分系统被认为是最为简便可靠的方案(表2)。评分为0~2分者属于出血低风险患者,评分3分出血风险增高。

出血风险增高者亦常伴栓塞事件风险增高,若患者具备抗凝治疗适应证(CHADS2评分≥2分),但HAS~BLED评分增高时,需对其进行更为审慎的获益风险评估,纠正增加出血风险的可逆性因素,严密监测,制定适宜的抗凝治疗方案。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仍能净获益,因而不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blob.png

华法林是瓣膜病性房颤的标准治疗药物

华法林是房颤卒中预防及治疗的有效药物,华法林在瓣膜病性房颤中已成为标准治疗。

应用华法林需密切监测凝血指标,并反复调整剂量。建议中国人的初始剂量为1~3 mg,可在2~4周达到目标范围。某些患者如老年、肝功能受损、充血性心衰和出血高风险患者,初始剂量可适当降低。

抗凝治疗可增加患者出血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除出血外,华法林还有急性血栓形成等罕见不良反应。

新型口服抗凝药 弥补华法林不足

由于华法林在药代动力学和使用方面的特点,在非瓣膜病房颤中的应用始终不甚理想。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发,主要是为了克服华法林的缺点。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取得满意结果,且使用简单,不需常规凝血指标的监测,较少食物和药物相互作用。

适用人群  (1)所有新型口服抗凝药仅适用于具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凡是具有抗凝指征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都可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可优先于华法林使用;(2)对于CHADS2或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患者,应根据出血风险的评估和患者的意愿,决定是否应用;(3)尚无用于瓣膜病房颤的证据;(4)原则上不可用于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出血的处理  发生出血后,应立刻了解患者前次口服抗凝药的时间和种类。目前所有的新型口服抗凝药都没有直接的拮抗剂。如果是小出血,可延迟或暂停一次药物,观察出血情况,确定以后是否继续服用。注意是否同时应用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发生非致命性大出血,应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或外科止血,补充血容量,必要时给予补充红细胞、血小板或新鲜血浆。对达比加群酯还可采用利尿和透析。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除上述措施外,可考虑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活化因子Vila等药物。出血以后是否恢复抗凝治疗要因人因病而异。要仔细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的风险。原则上,如果发生了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将视为抗凝治疗的禁忌证。

抗血小板治疗备受争议

阿司匹林在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的疗效一直备受争议。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比例较高,尤其在老年患者。

瓣膜病性房颤卒中预防  应选择抗凝药物,而不建议应用抗血小板制剂。对已规范口服抗凝药物的风湿性瓣膜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仍出现复发性栓塞事件,而无出血高风险,可在华法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每日l00 mg。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预防  非瓣膜病房颤患者CHA2DS2~VASc评分≥ 1分,应优先选择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或华法林。拒绝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可考虑应用抗血小板制剂,对于出血风险小的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每日75~150 mg联合氯吡格雷每日75 mg,如出血风险高 ,可单用阿司匹林每日75~325 mg(疗效相对差)。

          (整理 董杰)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