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7-02 总第41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7-02 总第41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1期

发布时间:2015-07-02

神经

标题导航

重心下沉 提高神内医师基本诊疗水平

发布时间:2015-07-02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裘佳  阅读: 181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编者按:6月12-14日,第八届中国神经内科医师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谢鹏教授在开幕式上表示,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去年一年的工作紧紧围绕“四个最”开展,即培养最基层神经科医生、提高其最基本神经疾病的诊治水平、服务最广大的神经科医师队伍,从而服务全国最广泛的神经科疾病患者。“神经内科医师年会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务实、贴近医生实际需求。此外,分会的基础工作非常扎实,出版了首部中国神经内科医师年鉴、开展了中国神经内科医师职业状况调研;中青年医师培养上,开展了风采大赛、基层培养;并完成了专科医师定考、规培的各项工作。”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高度赞扬了此次年会以及神经医师分会工作。 

blob.png


工作报告

首个中国神经内科医师职业医师调研报告公布

全国神内医师近10万  基层医师队伍培训成焦点


blob.png

中国有多少神经科医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谢鹏教授介绍,据国家定期考核办公室公布的数据,2006年,中国神经内科医师数量初步估计5.1万,占所有内科医师的6.5%。到2014年,据国家统计信息中心数据,全国三级医院为1898家,二级医院6807家,而抽样调查显示,每家三级医院约有24名神经内科医师,每家二级医院为7名神经内科医师。由此估算,全国神经内科医师近10万人。

谢教授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疾病谱的改变,神经内科已从“小”科变成名副其实的“大”科。据悉,某些三级医院的神经内科床位数已经扩张为200多张,县级医院也有100多张。

为了解中国神经科医师执业现状,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去年启动了中国神经内科医师执业状况调研。 此次调查截至2014年12月31日,覆盖30个省市、790家医院,共收集8427份有效问卷。其中,研究生有效问卷2220份,临床医生5922份。

调查显示,1980-1995年,270家医院成立神经内科;1995-2014年,592家医院成立神经内科,即近60%为神经内科新生力量。许多区县级医院已拥有独立的神经科室,如浙江、广东,已实现全省区县级医院神经科室覆盖。

对于工作满意度,77%医生感觉较差(图1)。半数医生经历过1~3次暴力事件(图2),26%医生对工作不满意,74.42%的医师感觉工作压力比较大。如能重新选择,58.13%医师表示将不会再从医。71.71%医师表示不会让子女从医。在医患关系上,调研结果显示,技术与医患关系呈最强相关。 

神经科具备极强的专业特点,神经科医师须本科毕业后4~5年的专业系统培训,计入工作岗位后需不断接受培训、教育。“存量”神经科医师未能系统学习神经科知识,如何培训?“增量”神经科医师如何培养成“合格”的神经科医师?据调研结果,“区县级”神经内科医师群体已成为全国神经科医师队伍的主体,基层神经科医师基本诊疗技术不足,缺乏获得最新临床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如何解决?未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启动了“万人培训、万城巡讲”大型公益活动,以期切实普及神经系统基本诊疗技术、推广临床诊治技术新进展,建设一支诊治技术过硬、基础功底扎实的神经内科医师队伍。


blob.png


主题报告

我国痴呆患者超800万  

blob.png

“下辈子还做医生,还做神经科医生,还做痴呆研究。”听完谢鹏教授的执业现状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神经科贾建平教授如是说。醉心于痴呆研究的他,与我们分享了中国阿尔茨海默病(AD)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痴呆是造成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丧失的最常见疾病,位居老年人死亡原因的第五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影响。据2014年我国一项老年痴呆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患病率达5.14%,无论痴呆总患病率(6.05%与4.40%),还是AD患病率(4.25%与2.44%),农村均明显高于城市。而另一项关于中国轻度认知障碍患病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高达20.8%,即患者人数达2400万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占42%,明显高于国外。综上研究,估计我国目前老年痴呆患者800~1000万人,轻度认知障碍者2500~3000万人。

我国在2005年曾首次报道中国人家族性AD致病基因突变,并根据该突变建立了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发现,PSEN1 V97L转基因鼠脑内先出现神经元Aβ寡聚糖,之后出现神经元纤维缠结,而无斑块,证明Aβ寡聚糖学说,为药物干预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为进一步探索老年痴呆遗传机制,我们建立了AD家族性网络登记系统,开展多中心协作研究,目前已有4000余人加入家族性AD队列。此外,我国在AD影像学、量表应用、指南制定、质量控制等方面都开展了研究。

“那么中国在世界AD研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何种角色,我们能否在治疗上有所发现?”贾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发现了一种能有效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打破了目前早期血管性痴呆无药可用的困境,将中国的一类新药推向世界。

(下转第18版)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