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07-02 总第411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07-02 总第411期
返回上层

总第411期

发布时间:2015-07-02

肿瘤

标题导航

乳腺癌转化医学:百年沉寂与喧嚣

发布时间:2015-07-02来源:《医师报》作者:见习编辑: 李欣瑶  阅读: 192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在医学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的今天,如何进一步促进乳腺癌领域的进步,基于临床与基础合作的转化医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乳腺癌领域的发展,由来自北京乳腺界临床与基础、热衷于转化医学的的专家,共同成立了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6月20日正值端午,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北京市乳腺癌转化医学研讨会在京举行。


blob.png


学会发展

专委会目前拥有乳腺专业临床和从事基础研究副高以上委员120余人。乳腺癌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宗旨和目的是搭建北京市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交流平台,促进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合作,倡导大数据协作,推动北京市乳腺癌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与成果转化。希望这个临床与基础结合的平台能为乳腺癌事业的发展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焰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从转化医学角度,我们是最好的‘转化基地’。我院30年的发展历程是转化医学的历程,虽困难重重,但经过多年研究,血液病与肿瘤疾病在国内已占有一席之地,如今专委会的成立是非常及时与必要的,我们不要跟着美国走,应走我国自己的转化医学道路。”

——解放军307医院 刘素刚



blob.png

“今年最热的词莫过于转化医学,衍义出的精准治疗更是被高调提出,肿瘤基因组的测序发现,所有肿瘤发病机制都不同,没有两个肿瘤的发病机制是相同的,结果完全出乎科学家意料之外,也是个体化治疗提出之根本,但科学家并未停止寻找其中规律,各国新课题均倡导将基础与临床研究并行。三因乳腺癌的干预靶点在何处未来可共同探讨。”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 张学敏



blob.png

“学会与多部门联合从事了多项公益活动,如巡讲,义诊与学术论坛等,受到全社会高度评价与大力支持。为学会更好地发展我们需要共同制定下一年的工作计划,每年至少举办四次会议:计划会议,学术会议,科普会议与总结会议,并通过微信群促进内部的沟通与交流。”

——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 张鹊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认识乳腺癌转化医学:现状与对策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黄焰

传统的手术、细胞毒性化疗、内分泌、放疗在降低乳腺癌死亡率上正面临瓶颈,已很难进一步改善生存,未来希望基于遗传和基因组学信息的精准治疗,包括靶向治疗、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敏感与克服耐药、新的药物与新的治疗方案等。另一个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的方向是乳腺癌预防和如何提高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成功转化应用于临床的21基因检测、Gail模型、BRCA1/2、CTC等诊断工具以及新型靶向药物帕妥珠单抗、T-DM1、Palbociclib等被成功批准。

转化医学是实现精准医疗的桥梁,国内在乳腺癌转化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缺乏影响乳腺癌诊治指南的中国数据,只有提倡多学科的大数据协作,基础医学的发现+临床循证医学试验,研究成果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能影响临床诊治的转化。



中国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73.1%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  陈万青

《2014年中国肿瘤统计报告》数据发现,在中美癌症生存率的比较中,可以看到美国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白血病等的生存率显著高于中国,中美乳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是73.1%和90%,而前列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一半(53.8 %),我国的癌症防治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乳腺癌转化医学的内科视角:靶向治疗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张频

目前就乳腺癌治疗的靶点和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分析发现,内分泌耐药是ER+乳腺癌患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抑制信号失联或代偿途径的活化,是克服内分泌耐药的新途径;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CDK4/6抑制剂Palbocic为ER+晚期乳腺癌后线治疗开启新时代;而抗体与抗微管药物偶联的新型靶向药物T-DM1,则带来更为惊喜的结果。


blob.png


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检测

▲北京生物工程研究所   曹诚

以多基因表达检测预测化疗获益颇多。约15%乳腺癌可遗传,80%遗传性乳腺癌序BRCA1/BRCA2基因突变,二者的检测并非容易的事,可增加体检频率,预防性切除,合理用药。我国乳腺癌研究中突变基因或与欧美人群不同,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等的检测方法与原理有许多,如Sanger序列分析:100RMB/kb,高通量突变检测法(微测序),外显子芯片+测序等。


乳腺珠蛋白抗体研制及在乳腺癌检测中的应用

▲国家免疫诊断试剂工程实验室  张贺秋

结合我们承担的该项“十二五”863重点项目,对乳腺癌免疫诊断的应用前景在于,获得了多株乳腺珠蛋白单克隆抗体  ,建立了乳腺珠蛋白免疫组化技术,初步建立了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可用于乳腺癌转移早期诊断,血循环肿瘤细胞应用(CTC)细胞检测技术亦具优势。


大数据时代的乳腺癌科学诊治

▲军事医学科学院统计学教研室  柳伟伟

大数据时代的变化颇多,但实践中,科研数据和成果在长期沉睡,科学诊断是有利工具,可利用回归分析、辨别分析、神经网络模型与凸块猎取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工具,计算机软件,网页工具,手机应用软件均是乳腺癌诊疗辅助决策系统,为多指标,多来源,多方法,紧密衔接的优化组合。


我国领先生物样本库的建设及管理

▲解放军307医院  邰艳红

基于国际指南要求SOP体系建立的生物样本库的情况中,与乳腺外科合作取自乳腺癌和正常、癌旁及良性肿瘤的组织、血样和DNA等标本份数已超过5000份。这或者是目前最详细的样本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