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举行了发布会。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出台该报告,主要是为了了解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的变化,以更好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该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的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等部门人口基础数据。(源自卫生计生委网站)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报告显示,十多年来,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著。成人营养不良、儿童生长迟缓率及消瘦率、贫血等均较2002年明显下降(图1)。
此外,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也在变化,其中脂肪摄入量过多,而蔬果略有下降,谷物蛋白质等较为稳定,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与此同时,超重和肥胖问题也凸显(图2)。
心血管病和肿瘤患病率增加
较之居民营养状况较好,慢性病的流行却让人颇为担忧。十多年来,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肿瘤等患病率大幅上升,甚至可以谓之井喷(图3)。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慢性病已成为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图4)。
慢病危险因素也较为流行,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等主要危险因素仍需大力防控(图5)。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成人经常锻炼率为18.7%。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工作、生活压力,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图片来源: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