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盐与高血压”的争论由来已久,争论焦点在于: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饮食成分;盐与高血压的关系与“盐敏感性”有关;减少食盐摄入量对人体是否安全?在2015年中国高血压大会上,郭子宏和陈明教授对该话题进行了辩论。
限盐干预适用于
全人群高血压防治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 郭子宏
我国是高血压流行的“重灾区”,高血压人群基数大、高血压控制率低、卒中高发等,因此高血压的控制“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限盐干预适用于全人群高血压防治。
低盐饮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人类进化由低盐环境开始,在进化过程中,人体学会存储盐,巧妙地保留于体液,保钠机制不断得到强化。人类没有足够时间让机体的遗传物质对食用过多的盐起适应性变化。人体对钠的生理需要量仅8~10 mmol/d(400~500 mg),过量摄入盐必将导致机体损害。
大量盐与高血压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盐的过量摄入与血压升高相关。INTERSALT研究纳入全球32个国家地区10 079例观察对象,包括北京、天津、南宁、台湾。仅4个地区居民盐摄入量较低,其他地区居民盐摄入量均达6~12 g/d。结果显示,盐摄入量与血压呈正相关;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也与盐摄入量呈显著正相关;每天多摄入6 g盐,经过30年,整个人群收缩压将升高9 mmHg。
控盐干预研究有效降低血压。20世纪初就有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限制盐的摄入会显著降低血压。此后有研究证实,适量减少盐的摄入量不仅能降低血压,同样还能预防高血压发病,且可能使患者停药。
因此,很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倡导和推行“限盐”政策,如纽约于2010年1月出台限盐目标;泛美卫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敦促加拿大政府尽快推进限盐运动,提供奖励措施,立法减少食品中盐含量,并教育消费者少吃盐的重要性。葡萄牙议会批准了一项法律,限制加工食品中食盐含量。
限盐干预仅对高盐摄入
且盐敏感性者有意义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陈明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疾病,盐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围绕盐与血压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Lufl和Kawasaki依据高血压患者对高盐摄入的血压反应及潴钠程度,首先提出盐敏感性概念。
在许多国家,盐摄入量通常为9~12 g/d。已有研究显示,盐摄入减少至约5 g/d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4~5 mmHg)降压作用,故高血压指南建议限盐。
但需认识到,“盐”是参与各种生理代谢过程的必要因素,对人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减少膳食中的盐所引起的轻度血压降低,是否能转换为心血管保护效应尚不清楚。
限制食盐摄入可产生多种生理学后果,如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血脂异常等。限钠饮食后,生理习惯可能驱使人们摄入更多食物,从使肥胖、2型糖尿病和脂质异常的发病率升高,总体心脏代谢风险升高。
英国学者Rod S. Taylor所实施的大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限制食盐摄入量虽然可轻度降低血压,但不仅未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和总死亡率风险,反而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限盐干预并不适用于全人群高血压的防治。
对于高盐摄入且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特定的遗传背景及病理生理机制,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可使血压下降程度更明显,从而有望减少降压药物使用数量和剂量。因此,仍建议对高盐摄入且盐敏感性者进行限盐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