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使人类卫生医疗工作进度倒退50年,必须采取措施以扭转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如果人类减少了自身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全球卫生健康事业将得到极大改善。(Lancet.2015年6月22日在线版)
该声明是中国与欧洲气候专家、地理学家、社会与环境专家、生物多样性专家、工程师、紧急政策专家、经济学家、政策专家、公共决策专家与健康护理专家共同合作的成果,目的在于评估气候变化影响与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的最佳方法。
控制气候变化关键在于将人类活动相关CO2排放总量降至29 000亿吨以下,确保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升高不多于2℃。若CO2排放水平保持不变,全球温度在本世纪末会升高2.6℃~4.8℃。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社会带来直接与间接影响,前者包括热效应、洪水、干旱及强烈风暴增加,后者包括空气污染、疾病传播途径不良变化、食物供给不稳定、营养不良及精神状况恶化等。
为此,声明推荐各政府建立碳排放收费系统;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的使用;明确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负担、疾病流行与金融效率的影响。声明建议,低收入国家向低碳经济方向转变,其中很多建议能直接减轻卫生医疗负担,提高社会适应力,减少贫困,平衡全球医疗卫生状况,节省国家医疗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