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尤其是高位复杂肛瘘是肛肠外科中的难治病,手术复杂,一次手术成功率低,常需分次手术,且术后复发率高。几乎所有的肛瘘(皮下瘘除外)都与肛门括约肌有关,因瘘管的走行、穿行的肛门括约肌范围不同,对每个患者需要采取具体的、个体的手术方式。除了外科医生的经验,精细、精确的基于术前影像和术中解剖的诊治极为关键。
近年来关于中西医结合肛瘘诊治进展主要有以下五点。
现代肛肠外科对肛瘘手术渐趋于建立在精细分型、精确解剖基础上的微创治疗理念,希冀以最小的损伤换来最大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保护患者的肛门功能,防止术后出现气、液感觉异常或术后失禁。在对患者的肛门功能的保护上,过于谨慎会导致手术疗效不佳乃至失败,过于大胆则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禁。天平的两侧是疗效和肛门功能。如何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临床医生术前仔细的评估,术中精细的操作,术后严格的观察。
基于影像学的术前肛瘘精细分型越来越引起重视,具体为术前直肠腔内超声和磁共振的应用,直肠腔内超声对肛瘘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89%,磁共振尤其是增强显像则高达90%以上,对克罗恩病肛瘘诊断准确率更达到近100%,成为金标准。磁共振除了准确显示肛瘘的走行,同时准确显示伴行的肛门括约肌和肛提肌,做到术前对肛瘘患者瘘管走行与伴行括约肌的准确判断,术中可以做到精确解剖手术,减少副损伤的发生与细小病灶的遗漏。
各种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肛瘘手术逐渐在临床与科研中占据主导地位,如生物蛋白胶瘘管封堵术、直肠游离粘膜瓣覆盖内口术、LIFT(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材料填塞术和干细胞注射等手术,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减少对肛门括约肌的损失。尽管疗效报导不一,且长期疗效不确定,但此类手术对肛门括约肌功能的保护是确定无疑的。
传统中医挂线治疗肛瘘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挂线手术具有损伤大、愈合时间长、分期手术以及造成患者相对痛苦等缺点,但挂线治疗肛瘘对肛门括约肌的保护作用无可置疑,是肛瘘手术的基础。保留括约肌的肛瘘手术如果反复失败,最终还是要回归挂线手术。另外中西医结合的各种药线挂线、松弛挂线、拖线也有较多的临床经验和优势,松弛挂线对克罗恩病肛瘘也是标准手术之一。
中西医结合在肛瘘术后创口换药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中医以紫草、冰片等为主,去腐生肌疗效极佳。近年各种西药类创口促生长剂如生长因子、藻酸盐制剂、抗菌纱布等配合传统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加速了肛瘘创口的愈合,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尚无一种能够完美解决既处理肛瘘病灶、杜绝复发同时又完整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理想术式。各种保留括约肌功能的手术仍将是近期及以后的研究热点。高位肛瘘的传统挂线手术现阶段无法被完全超越及替代,仍将是肛瘘手术的基础和最终手段。随着现代肛肠医学的发展,在肛瘘的临床及研究中,肛肠外科大夫要从传统手术匠的角色要向学习型、科研型等多方向发展,利用我国传统特色、中西医结合,最终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