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2000人的大会,参会人数达到5000人;一个主论坛、11个分论坛;来自国内外的160多位专家为与会者奉上了120多个专题报告与讨论……这就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盛会。
相较于其他有关政策及具体工作的会议,本次大会已经脱离政策顶层设计层面的讨论,而是将重点直接确定为“加强以住培质量和过程管理为中心的内涵建设”。走出理论、付诸实践,是本届住培高峰论坛最大的亮点与价值。
8月27日,201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在京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以“聚焦瓶颈、突破难点、提升质量”为主题,“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制度体系、培训体系、管理体系已基本建成的基础上,接下来的工作将以加强培训质量和过程管理为中心的内涵建设,作为当前急需推进的重点。”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指出。
与此同时,2016年住院医师心中的好老师、十佳住培管理者、十佳住院医师等奖项,也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并颁奖。
获奖名单详见8月28日《医师报》微信公众号(DAYI2006)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 刘谦
人才是卫生事业的第一资源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谦指出,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深化医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是要遵循医疗卫生服务和临床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完善各项具体措施的有效办法,源源不断地为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输送大批合格人才,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困难。
这项制度的建设工作在我国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要做,我们要不懈努力,确保住培制度建设工作达到预期目标,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 张雁灵
瓶颈在人才 人才在培训
“我们的论坛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正在形成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品牌会议。我们这次会议也是对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的学习大会。”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中国的医改进入了真正的深水区,瓶颈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培训。因此,国家住培制度的建立,正是要从根本上,从长远上来解决问题。
会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论坛,为全国的同道搭建一个交流的大平台,更好地推动这项制度的落地、机制的建设、质量的提升,也助力于国家医改和卫生工作。”张雁灵说。
毕业后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 巴德年
要确保住培学员的待遇
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巴德年院士在开幕式上谈到,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 总书记提出,为搞好健康中国建设,就要调动医药卫生战线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进行医务人员的薪酬改革。
“我想,对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来讲,首先在培训期间应该确保培训学员的生活过得去,而毕业以后应该过得好,应该体现医务人员的价值、尊严、作用和水平。与此同时,更应该让医务人员享有应有的待遇。”巴德年院士指出。
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
19名院士作委员 毕业后教育有了“最强外脑”
8月26日,也就是2016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高峰论坛正式召开的前一天,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但如此豪华的专委会阵容,前所未有。
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由138位专家组成,19位两院院士,27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学科医师分会会长,医院院长等作为该专家委员会的委员,在主任委员巴德年院士、赵玉沛院士的带领下,共同开展工作。
巴德年:这是命令,是军令状
在接过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颁发的聘书后,巴德年院士慷慨陈词:“这个聘书写的虽然是中国医师协会聘书,实际上是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同意的。这说是聘书,实际上是军令状。”
“我们每个人不仅要贡献时间、拿出精力,更要使出我们的力量和奉献我们的智慧,勇敢承担起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不管大家来自哪个专业,不管大家来自哪个地区,我们必须要始终牢记,我们要站在国家立场,完成国家使命。共同为提高中国医生的整体水平而努力。”
张雁灵:践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指出,这样一个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无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前后共酝酿了3年,反反复复经过4、5个方案。这虽然是中国医师协会的专委会,但承担的却是国家任务。
张雁灵希望,专家队伍要当好外脑。毕业后医学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这需要全国顶级专家的智慧,形成强大的外脑,发挥强大的智力支撑作用,为决策提供依据,践行好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秦怀金:做正能量的传播者,制度实施的推动者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秦怀金指出,我们为什么成立这样一个专委会?毕业后医学教育虽然政策性很强,但专业性更强,必须要有专家的介入。专委会是完善整套制度非常重要的环节,期待专委会发挥重要作用。
“做好政府的智囊,给政府提建议。这是专委会必须承担的责任。”秦怀金希望,专委会要承担制度正能量的传播者,制度实施的推动者,以专委会的成立作为开展工作的契机。我们有信心和耐心,将制度推向一个更完善的阶段。
一场不回避问题的讨论
专家委员会成立后,巴德年主委当即带领全体委员展开了一场不回避问题的,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大讨论。专委会在其建立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开始行使职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 张伯礼
☆健全培训医师的大纲至关重要,各个专业的大纲应该不断完善。
☆质控关键是带教老师,现在带教老师压力太大。因此扩大基地是当务之急。
☆提升住培学员待遇的前提下,还要更好地解决“不均”的问题。应该是不同的身份,干同样的活,拿一样的钱,但当前并不是这样。不患寡患不均,同工同酬是关键。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 朱学骏
☆行业协会和行政部门的关系问题需要协调,一定要树立行业的权威。
☆出科考试,应该统一命题、统一规划、统一考试。北京、上海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自己考,那就成了走过场。希望以后能向医师资格考试一样,统考。
☆在培训细则方面,对于量化要求过多,全方位培养不够。应该强调全方位培训,真正做到能力的提升。
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 杜雪萍
☆全科住培标准修改势在必行。
☆毕业生不愿意参加全科住培,因为全科岗位吸引力太差。应该好好研究岗位吸引力差问题。
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委 巴德年
☆全科医生待遇应该高于专科医生,至少不能少于专科医生。越下基层待遇越低,谁还去?需要人事部门进一步配合。薪酬问题是全科能不能发展的关键。
(下转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