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9-01 总第46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9-01 总第46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7期

发布时间:2016-09-01

人文

标题导航

无论体制内外 我一直在奔跑

发布时间:2016-09-01来源:《医师报》作者:殳儆  阅读: 228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今年,是我从医学院毕业的第20个年头,跳槽已2年。42岁的我,人生已约半程。不惑之余,写几句话,给自己半程的医路人生。

体制内的“暗夜行者”

我是一名ICU医生。2010年,成为重症监护室的副主任。我把这个行当叫做“暗夜行者”。不论春夏秋冬,床头都放一套灰扑扑的运动衣,以便半夜接到电话,快速套上,三分钟就可以出门。

值班人员半夜叫我,总共有三种原因:

工作量承受不住了。大医院收住危重患者数量,经常没法控制,我自己值班的最高纪录是5个。一位医生一晚上的工作量,基本是手、脑、口均停不下俩。清晨时分,累得脑筋打结,开车回家都有困难。还有更高纪录。那真不是一位医生承担的工作量。

有高难度、高风险操作。如患者急需做气管镜、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等。需要我时,都是技术上最难的。

医疗纠纷。ICU是全院“最麻烦”的麻烦集中地。高难度的沟通,通常不是值班医生可以完成的,加上抢救也很麻烦,每次都需要援兵。我就是永远的超级替补。

不管白天是否已经累得要死,明天上午是否有学术会议。在接到电话的夜晚,必须振作精神,完成这些事情。而在这之后的一天里,通常仍要继续日常的所有工作。最多是到中午时打个盹儿,恢复一下体力。

这样的日子里,虽解决了很多麻烦,但自己的生活,却是一团糟。疲倦是脸上永远的底色,全靠意志力撑着。身体频频发出不良的信号:血压经常处于临界状态,眩晕症频频发作,颈椎肩膀酸痛,口腔溃疡终年发个不停。

然而:在我满负荷工作的医院,谁会在乎我的疲劳呢?我的每个兄弟都满脸疲劳,只求自保。但空中传来的声音是:你的SCI呢?你的科研项目呢?

疲劳的我只是在执行着再日常不过的工作,没有创造,实现不了个人的想法。那种感觉叫做碌碌无为,忙忙碌碌到极点,还是感觉一事无成。

改变 让职业意义回归

终于有一天,我萌生出了改变的念头。我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向往当一个纯粹的医生,专注于自己的专业,为自己的良心和技术自豪,有付出有回报。没有医闹、指标、回扣、加班、假论文、伪科研……回归一个职业本来的意义。

跳槽,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不高:合理的工作量、合理的休息、合理的收入。并不是为了“诗与远方”。先要解决的是不给累死。

我把那天在混乱中写下的微博,“向往的生活”一直置顶,提醒自己在众多的阻挠中,出走的本意。

一个要求不高,不到40岁的重症医学专业主任医师,在市场上还是很抢手的。很快,我就签约跳槽。

如今,在这个新的ICU,繁忙程度要低一些,达到不要累死的基本要求后,脑细胞开始自动活跃。在新团体的二年中,我渐渐发现以前感觉困难重重的事,一件一件做成了。比如推动器官捐赠、慢性危重患者的心理关怀等等。

所有的事情,都在探索中前进,没有参照可循。一个医生,要在不佳的大环境下成就自己,带动团队,是件艰辛的事情。

也许未必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黎明,但不甘命运安排的暗夜行者,会走过午夜,与壮丽的银河对视,和充满活力的勇者一同奔跑。(原文有删减,全文请参见8月31日医师报微信:DAYI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