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9-01 总第46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9-01 总第46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67期

发布时间:2016-09-01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骨科:老牌科室攀新高

发布时间:2016-09-01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杨萍 江丽波  阅读: 601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23岁木工小田不幸被电锯割断割伤左手食、中、环、小指。经过6 个多小时的路程转入哈尔滨市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哈市一院”)骨外六科,此时距小田受伤已时隔10 小时。由于电锯切割呈一条斜线,他左手中、环、小指完全离断,环指中节缺如仅存末节,小拇指蹍挫严重,远近端污染严重,并且未作断指护送措施。

与传统外伤比较,电锯割伤最为严重,一般来说断指再接时限为8 小时。由于伤手损毁严重,血管长度不够,需移植血管吻合,再植手术的难度非常大,是手显微外科中最高级别手术,成活率极低。

骨外六科迎难而上,虽然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间,但经过医生们及手术室麻醉科医生、护士一夜的奋战,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在显微镜下成功地为患者完成了左手中指的断指再植手术。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和护理,小田曾经掉落的手指保住了。

在哈市一院骨科,生死竞速,克难保肢,生还奇迹,仁心仁术,时时都在上演:

10 小时生死时速,成功抢救断指;

肩关节反复脱位,骨科微创去病根;

保肢切除腋窝部两个“苹果”大的肿瘤;

微创拯救“拇外翻”,切口只有绿豆大;

省内首例脊柱内窥镜下微创治疗颈椎病;

绿色通道抢时间,创伤救治“一条龙”……

“悬壶济世医苍生,妙手回春解疾疼。”这是怎样的一个科室?又何以承载这一份份厚重的寄托?让我们走进哈市一院骨科的世界。


励精图治  打造强势骨科品牌

百年光辉历史赋予了哈市一院厚重的底蕴,而作为医院一块响当当的招牌,骨科也已历经60余载风雨的洗礼与积淀。

伴随着新中国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1952年,哈市一院从外科系划分出骨科并成为当时黑龙江省内唯一的骨专科。从那时起,哈市一院骨科便传承着哈市一院的精神,顽强拼搏。此后,因各种原因,骨科也经历了人才流失与匮乏、技术水平下滑的尴尬和无奈。 

人才是事业前进的源动力。在医院发展的关键节点,2013年2月,孟庆刚教授就任哈市一院院长、骨外科主任。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孟庆刚院长率领院班子只争朝夕,励精图治,实施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打造学科品牌的战略。

除行政职务和临床工作外,孟庆刚院长还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五届、六届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作为黑龙江省手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一直承担哈尔滨医科大学研究生、本科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孟庆刚教授率团队所掌握的断指再植等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作为课题负责人,他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百余篇论文,并成功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

微信截图_20170905152131.png

由二变八  走差异化竞争并进路线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哈市一院骨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骨科从原来的两个科室发展到如今八个亚专科,分别为脊柱外科、运动创伤与关节外科、微创骨外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与烧伤外科、手显微外科、创伤外科、骨微创疼痛中心。各科各有专长,差异化竞争,但齐头并进,合力共事。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在各科的共同努力下,哈市一院骨科已成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省市“运动创伤”、“脊柱外科”诊疗基地和省、市体育局定点医院、黑龙江省手显微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黑龙江省手显微外科主任委员单位。骨科固定病床200张,年门诊量4万人次,年手术量近4千例,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骨病特色专科。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孟庆刚院长的拼劲儿、力争上游的精神和大胆尝试的果敢与勇气。他说,“工作只有努力做了,才可能取得成绩,即使失败,也能吸取教训,找到不足。不去做,便一无所获。”他认为,学科建设参评是促进学科建设很好的方式,通过评比,可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找到不足,加以改进。

作为传统科室里的新兴科室,骨外科六病房(手显微外科)于2015年5月4日成立。为让科室快速立稳脚跟并脱颖而出,科室主任曲志伟可没少动脑筋。他坦言,自己从医生到管理者,是完全不同的工作思路。作为管理者,科室发展方向、人员调配、团队建设、医患矛盾处理等诸多问题,哪一个都不能忽视。

除了手外科急性创伤救治的日常工作外,曲志伟还在寻找省内手外科治疗的空项。他认为,大医院不应作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的主要基地,而是应以疑难重症为主。因此,两项“含金量”十足的技术落地骨外科六病房。

其一为腕关节镜技术,可修补腕关节韧带和软骨,为手外科带来了新的治疗领域。其二为中枢神经损伤的上肢功能重建术(如中风后手部及上肢的功能重建)及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技术。臂丛神经损伤是传统的手外科神经损伤中最难治疗的疾病,骨外科六病房学艺上海华山医院,将我国首创、国际领先的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技术引进哈市一院,造福患者。

曲志伟介绍,多种疾病引发的偏瘫,常使患者丧失自理能力,且北方偏瘫发生率很高。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技术为患侧搭了一条通路,把通道接到健侧半球,用健侧的中枢(司令部)控制两侧肢体,使患者患侧肢体恢复运动能力,有些患者甚至可恢复双手精细功能。因此,这项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给家庭和社会减轻了巨大的负担。“不过,该技术的实施需要手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合作。目前,单个学科已得到长足发展,跨界做一些事才能开辟出新天地。”曲志伟说。


占领科技“制高点”  

占领科技“制高点”是哈市一院骨外科在不断的追求中稳立潮头的决定性因素。科室内固外联,开展了骨科及手显微外科的前沿手术,在黑龙江省内率先开展严重的骨科感染、复杂的人工关节置换和翻修,“全视下椎间孔内窥镜手术系统”治疗颈、腰间盘突出、脊柱畸形的矫形、骨盆及脊柱肿瘤的切除、手指全型再造、复杂创面修复、多指离段等,为各类骨科疑难疾病患者提供康复痊愈的机会。

依托技术优势,哈市一院举办并参与了多场骨科大型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了“中华医学会东北地区第四届手外科学术会议”、“全国手部先天畸形研讨会”,参加了“首届中国北方骨科创新诊疗技术博士论坛”、“东北地区第五届手外科年会”等研讨及学术会议,受到业界瞩目和好评,牢牢巩固了哈市一院骨科的学术地位。

为了打破地域限制,让当地百姓足不出市就可以享受到骨科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哈市一院坚持“名医带动名科、名科带动名院”的品牌发展战略,先后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宣武医院等进行技术合作,在哈市一院建立了北大三院“运动创伤诊疗基地”、“脊柱外科诊疗基地”,宣武医院“黑龙江省疼痛诊疗基地”、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科研联盟单位、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合作单位等。

北京骨科专家定期到哈市一院出诊、手术及参加疑难骨病会诊,使医院多种骨科疾病治疗技术迅速进入国内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