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攀)“有人年纪轻轻,却莫名其妙地患上高血压;有人正值壮年却患上心梗,被迫搭桥;甚至还有人既不抽烟,血糖、血脂也不高,竟也出现心梗,这可能是睡眠有问题。”近日,在中国医师协会第六届睡眠医学学术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京英的一句话再次让人感受到重视睡眠疾病的必要性。
睡眠疾病的诊疗和预防中,睡眠监测至关重要。然而,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睡眠医学中心技术主管张玉焕透露,目前,我国很多睡眠监测室的工作人员通常是医生、护士或研究生兼职。这不利于睡眠医学的发展。
“做睡眠监测的患者,睡着睡着在后半夜血氧降得特别低,出现心脏骤停;发作性睡病患者,晚上还会出现坠床。让护士帮着盯夜班,检测过程中设备掉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些年轻医生未经过培训和考核也在做相关工作;部分地区的睡眠监测是用电脑自动分析;医生让患者买了呼吸机治疗,没有进行合适的压力设定,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张玉焕举例,人才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睡眠疾病的治疗需求。
张玉焕认为,一个睡眠中心理想的人员配置应该包括主任、医师、技师、辅助人员。其中,技师在出具诊断结果中占据重要位置。“技术员不仅是承担监测工作,还承担着医疗工作,不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可能会出现监测结果的漏洞或监测结果的遗漏。”
据了解,在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从事睡眠专业均需获得相关认证。在美国,技术人员必须学会心肺复苏才能参加考试。目前,睡眠医学在我国尚不是一个独立专科,尚无相关的资格认证。对此,叶京英指出,培养规范的睡眠医学人才队伍十分必要。
香港中文大学睡眠中心总技术师何国华认为,培养规范的技术队伍,可以鼓励先让有一定经验、英语水平较高的人员参加美国的相关资格考试,再让这些通过考试的人员培训其他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