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从12 350例台湾糖尿病患者数据库中,选择813例应用二甲双胍晚期慢性肾病患者,并且配对2439例未应用二甲双胍患者,中位随访2.1年。
该研究是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平均随访时间较短,但优点在于研究样本量大,样本匹配后组间均衡,在校正多种混杂因素后,二甲双胍使用仍增加死亡风险,且死亡风险与药物使用存在剂量依赖性,从而该研究结论的循证依据强度仍较高。因而在无新的更高级别的研究证据出现之前,在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需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全球各指南中二甲双胍推荐存差异
对于二甲双胍的使用要求,全球各临床指南推荐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在实际临床治疗中并未完全按照指南执行。Warren等调查了11 297例门诊糖尿病患者,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 ml·min-1·1.73 m-2为限制使用标准,结果发现,高达 25.5%患者未能遵循指南调整及停用二甲双胍药物。
依据2012 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GO)指南推荐,对于eGFR<45 ml·min-1·1.73 m-2者,二甲双胍药物需评估后使用,eGFR< 30 ml·min-1·1.73 m-2则需停用。
2014 KIDGO(补充说明)推荐,稳定状态下慢性肾脏病患者风险相对小,然而,在急性肾损伤及容量丢失时风险大,eGFR <45 ml·min-1·1.73 m-2,建议二甲双胍剂量<1 g/d。故在临床实践中需加强专科医师培训及患者定期随访,依据肾功能情况调整二甲双胍使用,保证安全使用药物。
二甲双胍引发乳酸中毒风险存争议
既往限制二甲双胍的使用主要是考虑乳酸中毒风险,事实上,尽管二甲双胍清除随着肾功能减退而下降,但eGFR>30 ml·min-1·1.73 m-2患者常规剂量应用二甲双胍,血药浓度仍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普通糖尿病患者中,与其他降糖药物相比,未发现服用二甲双胍增加乳酸中毒风险,而二甲双胍是否增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乳酸中毒风险,目前临床研究结果仍存在争议。
2014年Eppenga等研究结果发表于Diabetes Care杂志,该研究应用英国综合医疗研究数据库数据,调查223 968 例应用二甲双胍及 34 571例应用其他降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结果表明,在eGFR<60 ml·min-1·1.73 m-2患者中,二甲双胍使用增加乳酸中毒风险。然而该研究存在基线25%病例肾功能信息缺失及乳酸中毒诊断标准不足,因而研究结论存在争议。
同期杂志上Richy等发表文章,应用相同数据库评价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乳酸中毒关系,结果显示,各肾功能不全组间乳酸中毒风险存在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二甲双胍增加晚期肾功能不全的死亡风险,与乳酸中毒可能无关,需进一步探索其生物学机制。
慢性肾病患者降糖药物受限 DPP-4抑制剂或为新选择
有效的血糖控制可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然而慢性肾脏病患者受限于降糖药物蓄积及药物不良反应,降糖药物选择非常有限。
近年来新型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胰岛样多肽,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降解,促进胰岛素分泌血糖依耐性降糖,可能成为有效降糖的新选择。
多个随机对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中,DPP-4抑制剂可以有效降糖,不增加低血糖发生,具有良好耐受性和安全性,但仍需更为长期大样本的安全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