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日友好医院外科ICU年轻医生宋韩明猝死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继本报上期发表《猝死魔咒 如何打破》一文后,本期我们再次聚焦医师健康问题。
在健康面前,医务工作者并没有豁免权,患病风险并不比普通人群低。而健康体检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自我保健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变被动看病为主动检查,变消极治病为积极防病,把发现疾病的时间关口提前。但是,从事医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对体检的重视程度却未必如普通老百姓高。
“北京协和医院全院职工体检应检率为70%左右,35岁以下医生应检率约为55%,这与年龄越低体检项目越少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医生懂医,自认为了解自身身体情况,而不重视健康体检。”7月15日,在“健康体检质量管理座谈会”上,北京协和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王振捷提到。
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医生,不重视医院为自己安排的健康体检,是工作忙碌还是过度自负?
协和主任:体检只做B超拍片子
健康体检行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但作为百姓生命健康守护神的医生,却未必关心重视自己的健康体检,一是因为忙,二是不满意体检项目安排,三是觉得了解自己身体情况。
张明(化名)是南京某医院一名住院医师,不足35岁,他说:“医院每年都会安排医生参加体检,不过,我一般都不去。主要原因是医院给年轻医生提供的体检项目特别少,这些项目反映的身体情况,不查我也知道。高年资医生去查查还不错,他们体检项目比较多。”
王振捷坦言,针对医生的健康管理较难开展。“因为医生有医学知识背景,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以我自身为例,每逢体检我就抽血化验,做个B超,拍个片子,连心电图都不去做。因为我是心外科大夫,感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
不过,王振捷同样指出,体检想达到的两个目的(一个是肿瘤筛查,一个是代谢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可以通过健康检查得到相对客观的证据。“虽说乳腺癌、肺癌,早期症状少,相对地较难早期发现,但宫颈癌、消化道肿瘤等,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异常表现、早期处理,减少肿瘤发生。”
中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曾庆举例说:“我院职工体检,每年都会无意中发现肿瘤病变。一次,泌尿外科某主任医师,发现患有肾脏肿瘤。此前,他没有任何症状,体检中发现了病变后,及时治疗,切掉肿物,现在这位主任健康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患者更愿意听取健康医生的建议
我们不能说不重视健康体检,一定会带来不理想的结果。然而,确实有一些年轻的生命,因为不重视自身身体健康,离我们而去。
美国医师协会主席Jeremy A.Lazarus曾对医生个人健康发出忠告,他说:“好好活着才能造福更多患者。”美国《合理医疗费用法案》也强调预防和健康的关系。
Jeremy A.Lazarus表示:“医生健康不是小事。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压力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我们与患者一样受制于诱惑。饮食不规律、推迟锻炼、酗酒等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更有来自压力、焦虑、抑郁或倦怠的威胁。我坚信,如果连我自己都没有腾出时间来保持健康和体形,那么我将无法胜任美国医师协会主席这项工作,而同时,我也无法面对我的患者。”
他告诫医生,“我们都有责任维护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多项研究已经表明,那些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医生能够更好地照顾患者。同时,患者也更倾向于咨询那些健康的医生,并乐意听取他们的建议。”
《2014-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健康检查市场容量已达2.87亿人次;2013年,中国健康检查市场容量近4亿人次,全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22.23%。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