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6-15 总第50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6-15 总第504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4期

发布时间:2017-06-15

肿瘤

标题导航

踏实的好研究 虽未惊天动地

发布时间:2017-06-15来源:《医师报》作者:胜利  阅读: 55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从情绪入手

从晚期肿瘤患者负面情绪明显的流行病学资料开始,提示积极情感与疾病状态及死亡率的关联,独立于消极情感等混杂因素。由此,提到当时唯一从积极情绪入手干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报告,以逐步具体化的方式,展示了研究思路的形成。

研究者提出了两大看点,一是关注乳腺癌晚期患者,二是试着采用在线干预的方式。

凸显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研究就样本群体、过程和评价工具等逐一进行了介绍。细节具体到位,具体实施人员的培训和质控都逐一涉及。做到了科学研究方法学的要求,即同等资质研究人员可重复、可操作。值得国内研究者学习借鉴。方法设计有两大亮点。

★ 特别设计了同样吸引患者关注的对照组(不采用积极心理学,而是中立关注患者的感受),没有采用等待对照,更严格地凸显积极心理学方法的意义;

★ 两个干预组采用了在线干预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

消极情感下降令人瞩目

收集39例,进行为期5周的干预和1个月随访,研究耗时近3年,从流程图上详细记录,可以看出研究实施的困难和研究者的努力(后期脱落很低)。该研究样本数量少,年龄跨度大(30~72岁),距离诊断的时间跨度大(1个月到12年),这提示患者可能处于不同的心理适应阶段。随年龄不同和心理适应阶段不同,对心理帮助的接受程度与接受方式,可能会有明显不同。这些混杂因素对干预结果评价来说,是不利条件。干预的有利条件是77%(30例)都是大学毕业以上学历,但这一条又成了可推广性方面的缺点。

关于可接受性和可行性,3组都获得较高认同,在线和面对面干预没有发现区别。两个干预组测评指标没有明显区别,故研究者将其做统计学合并处理。研究数据中,最突出的是纵向组内比较,有所下降的消极情感,而非研究假设提到的积极情感增加。

建议方法学改进

先简述了研究增强作者信心的内容,较好的接受性;作者感到一些鼓舞的部分,抑郁评分在干预后下降。直接说明了未能证实的内容,积极应对、生活质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区别。

研究者提出,对照组也积极参加了其关注内容的人际交流,这可能是组间差别不大的影响因素。但细读前面数据,干预组内纵向比较,积极应对和生活质量等也没有因干预而明显改观,这不是对照组设置的问题。研究者没有结合样本进行到位的分析,其实,已届肿瘤晚期的患者,能否激发积极应对与改善生活质量,无论如何都是一个难题。

难能可贵的是,研究者就测评的方法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改进方向,这尤其值得学习。国内研究往往缺乏这种探讨,所以难有方法学改进,总是复制西方研究方法。

艰难前行的科学

涉及了上述“分歧点”,该领域的热点(在线干预),难点(肿瘤晚期),提出了自己研究的局限性,样本量小,都是“白富美”,受教育程度高。研究者没有明确提出的是,例数过少,其实统计学处理意义不大,可以直接看得分趋势。

该研究虽未达行业创见的惊天动地的大文章,但确实是踏踏实实的好文章。反观国内研究,能够做到上述点评细节的文章凤毛麟角。研究聚拢了几个大学机构的学者,历时3~5年(收集和写作时间),只是得出了初步的、有鼓舞结果,同时更多展现了热点、难点、分歧点。

我们期待进一步研究结果,科学就是这样艰难前行的。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