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肿瘤心理学》杂志(Psycho-oncology)刊登了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改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5周积极情感技能干预(LILAC)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接受性和依从性。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初步验证LILAC在转移乳腺癌患者中的可行性、接受性和初步作用。此外,研究还验证了在线干预与面对面干预的效果是否类似。研究纳入39例转移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面对面干预组、在线干预组和面对面干预注意力配对对照组。干预1周和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
尽管研究没有充分的效力来检验效果结果变量初步的组间的差异,但组内比较发现,LILAC参与者(面对面干预组和在线干预)在干预后1个月随访期时表现出抑郁和负性情绪减少(d= 0.81)。值得一提的是,LILAC参与者得分降到了抑郁量表的临床阈值以下,而对照组与阈值没有差别。
该研究为更大范围的随机试验提供了支持,以更确切地测试LILAC的潜在益处。LILAC干预的优势包括其创新性地关注积极情绪,其在线实施干预的效果提示了通过互联网进行更广泛地干预的潜在可能。
情感干预或可用于互联网推广
晚期乳腺癌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损耗身体的治疗方案,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发生抑郁和焦虑的比例较高。
对于多数女性而言,诊断晚期乳腺癌带来的心理伤痛甚至远远超过疾病本身或者治疗导致的躯体疼痛。目前,尽管大多数关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疗都聚焦于癌症带来的消极情感(如压力、抑郁等),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情感(如快乐、幸福、感激等)在促进患者对慢性应激的心理调适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理论上,积极情感可为患者的心理痛苦提供“暂停时间”,帮助患者重新寻找和利用被压力剥夺的社会、心智和生理资源,激发患者积极应对、持续努力。
近期研究发现,积极情感与降低患病和死亡风险相关,且该相关性独立于消极情感和其他可能的混杂因素(如运动、吸烟、BMI指数、社会人口学因素和基线医疗状况等)。
基于此,美国西北大学Cheung等进行了该研究。研究表明,LILAC干预并未增加患者的积极情感,且主要观察指标组间变化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可能的原因有4点:样本量少;量表的选择欠合理;对照组给予了积极的、社会的、与生命终末期密切相关的意义和灵性方面的关注(干预组未涉及),可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建设性的效应;仅聚焦于积极情感干预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和应对能力作用有限。
总之,研究显示,LILAC干预(不管使用现场干预还是在线干预)简便易行、接受度可,并初步显示了一定的效果,值得开展更大的、设计更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积极情感干预的可能获益。
此外,在线干预与现场干预效果相当,提示该干预方法也许可用于互联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