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学科经历多年高速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毋庸讳言,在学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确实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在ICU和疼痛诊疗两个麻醉学科最重要的临床亚专科已相继脱离大麻醉学科的框架后,麻醉学科今后将何去何从,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学科现状来看,麻醉的安全性问题已基本解决。这是麻醉学科最大的进步,也是麻醉学科对临床各科的发展所做出的最大贡献。人力需求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麻醉基本装备已得到明显改善,麻醉所需的药品、器械、设备、耗材已基本实现了国产化。麻醉学科的大的发展方向已经确定,即从麻醉学向围术期医学的转变。麻醉学科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疼痛诊疗和ICU已脱离大麻醉科体系。
目前学科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加强学科自身的组织建设 按照围术期医学的要求,从术前、住院病房、术中、术后各个阶段,全面建设麻醉学科。
延伸麻醉学科的管辖范围 首先应普及麻醉科门诊的建设,其次是将手术室明确列为麻醉科的下属护理单元之一。对新成立的门诊内镜中心、日间手术中心及其病房,均应争取将其列为麻醉科的管辖单位。中期应考虑恢复麻醉科的专科ICU(AICU)。
加强麻醉学科的能力建设 关键是在基层医院普及麻醉管理的正确理念,普及各项新的技术手段如可视喉镜、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TEE、以及其它超声下的麻醉前检查,普及eTCO2、肌肉松弛、及体温监测等。同时汇总全国的各类麻醉的成功经验,使之能够供基层医院共享。
此外,学科长久发展面临的挑战,还要考虑麻醉核心技术的边缘化问题,如可视喉镜的普及,将使困难插管不再是麻醉科的独享技术。麻醉治疗技术的泛学科化问题,麻醉治疗学的内容,我们不做,其他学科自然会去做。如皮肤科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治疗痤疮等。人工智能化的麻醉机器人问题,是否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麻醉人员下岗或转岗?
这些都需要全学科人员集思广益,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