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LC同步化放疗时使用G-CSF有了初步证据
英国研究者Fabio Gomes报告的Ⅲ期研究CONVERT研究亚分析显示,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同步化放疗过程中,使用促白细胞药物(升白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安全的。
【研究结果】
Gomes介绍,局限期SCLC的最优治疗方案为同步化放疗,但该强化治疗的疗效受毒性作用的限制较大,主要是血液学不良反应、食管和肺部的不良反应。因此,并非每1例患者都可选用该治疗。G-CSF有促进中性粒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常被用于支持治疗,以期改善生存。但在同步化放疗中,是否联合G-CSF仍存在争议。
一项1989-1991年开展的随机研究入组215例患者。结果显示,同步化放疗时添加GM-CSF显著增加了严重血小板减少症、贫血、肺部并发症和毒性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率。基于此,目前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推荐就反对常规应用GM-CSF。
不过,1995年之后,相继有两项大的改变:一是有研究证实GM-CSF不只对红系有作用,因此目前不被常规使用了,常用针对粒系特异性更强的G-CSF;二是现代放疗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治疗越来越精准,可进一步降低毒性作用的发生风险。
CONVERT研究入组547例局限期SCLC患者,给予同步化放疗,放疗方案为随机给予每日1次或每日2次,最终得出了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间没有显著差异的结论。
该研究中,44%的患者在相同的治疗点使用了G-CSF。后续亚分析显示,在治疗期间,接受G-CSF治疗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症或严重贫血几乎增加了1倍,分别约为30%和20%,但这些数据低于既往报道。后续的输血和输注血小板等支持治疗的应用率也显著增加,但未见肺部合并的发生率和生存情况受此影响。
【研究者说】
Gomes认为,亚组分析证实了胸部放疗使用G-CSF是安全的,有助患者按计划接受全疗程的同步化放疗,可能获得最佳的生存益处。该亚组分析结果增强了医生使用G-CSF的信心。他们将在年内发布完整的分析结果,期望有助目前指南的修订。
研究者表示,肿瘤医生确实需要使用G-CSF来改变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增加化疗的应用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但需要及时权衡获益与风险间的关系。根据该亚分析得出的结果,使用G-CSF进行发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虽获证,但应警惕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风险增高。
ROS1基因重排检测方法研究
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Tsao报告的研究提示,用于检测ROS1重排肺癌的新型免疫组化(IHC)检测方法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临床实践。
ROS1基因重排所致的ROS1融合酪氨酸激酶是一个新靶向癌症驱动基因,可在1%~2%的肺腺癌患者中检出。克唑替尼近期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ROS1重排的肺癌患者。
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检出ROS1重排的金标准。免疫组化(IHC)被视为确定ROS1重排肺癌的筛查方法,但近期发表报告提示ROS1 IHC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中等,导致较高比例的患者需要由FISH方法予以确认。
研究者在14家病理实验室中,评估了利用D4D6抗体检测ROS1基因重排的IHC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9例经确认ROS1 FISH阳性(+)和15例ROS1 FISH阴性(-)肿瘤样本纳入验证过程。
结果显示,在完成FISH检测的10家实验室中,检测失败率为4.6%。实验室检出FISH阳性病例的总体敏感性为88.9%,错误分类率为3.5%。以80为H-评分阈值时,检出FISH阳性样本的总体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94%,阳性预测值为91%,阴性预测值为98%。8家实验室实现了100%敏感性,仅1家实验室的特异性低于90%。ROS1 IHC阳性肿瘤在所有肿瘤细胞中均显示出均一染色。
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患者对挽救性化疗的效果最好
瑞士巴塞尔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Sacha Rothschild 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既往未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相比,既往接受过PD-1/PD-L1治疗的患者后续挽救性化疗的部分缓解率可能高出了20%。
“该研究的初期发现可能打开一扇序贯性治疗癌症的大门,该结果对NSCLC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Rothschild表示。
研究者表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NSCLC患者化疗后二线治疗的标准治疗,同时也被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的一线治疗。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无效或初始缓解后又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该如何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常规化疗在此种情况下的作用也尚无研究。
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那些接受过免疫治疗后又发生疾病进展的、且仍能耐受进一步姑息性治疗的患者而言无疑是福音。
【研究结果】
该回顾性研究入组82例Ⅳ期NSCLC患者,包括63例腺癌、18例鳞癌以及1例大细胞癌。
共有67例患者既往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包括56例接受了Nivolumab的患者、7例接受了Pembrolizumab的患者以及4例接受了Atezolizumab的患者。
其余15例未接受过PD-1/PD-L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被作为对照组。
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化疗,试验组中每例患者平均接受了2.37个化疗方案,而对照组中每例患者平均接受了1.93个方案。
挽救性化疗药物包括:多西他赛(62%)、培美曲塞(20%)、紫杉醇(6%)以及其他。
在治疗后第1个月内行CT扫描,以后每隔6周行CT扫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对挽救性治疗的部分缓解率更高(27% 与 7%;OR=0.3,P<0.0001)。
试验组中有51%获得疾病稳定(SD),22%发生疾病进展(PD),而对照组中53%患者获得疾病稳定,40%发生疾病进展。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既往接受过化疗方案的个数、肿瘤的病理学类型、患者的吸烟状态、以及不同的挽救性化疗方案对患者获得部分缓解的可能性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研究者说】
Rothschild表示:“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我们只能推测,试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获得更高部分缓解率的原因在于其既往接受过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抑制检查点而使免疫系统激活,可能会使肿瘤细胞对化疗更敏感。或者化疗可帮助肿瘤特异性T细胞进入肿瘤微环境并发挥其功能。”
Rothschild介绍,他们正在研究肺癌患者对这种挽救性化疗产生反应所持续的时间,以及挽救性化疗对患者的毒性作用。未来尚需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
意大利米兰国家癌症研究所Marina Garassino表示,他对该项研究潜在的影响十分乐观。这是第一项表明在免疫治疗之后化疗的作用可能会更好的研究。所有对患者进行过免疫治疗的医生都有此感觉。的确在一些患者身上看到了出乎意料的结果。
但这是第一项描述了该现象的研究。尽管研究的结果还只是初期的,但其提示医生们免疫治疗可能会改变肺癌的自然病程以及肿瘤的微环境,因此使得其对化疗更加敏感。这可能意味着新的研究领域和新的治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