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11年起,大学生村医制度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始执行。但在近年来各省市大学生村医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点和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一制度的发展。
首先,大学生村医服务期满后很难续聘。由于编制数量限制、政策依据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大学生村医服务期满后即使愿意续聘也无法按照相关文件执行。
其次,大学生村医薪酬、保障政策不到位。由于村医数量缺乏,大学生村医通常要身兼医生、护士甚至收费员等多职。同时相关薪酬、待遇保障政策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村医的积极性和整个群体的稳定性。
再次,大学生村医发展晋升机制和退出机制的建设并不理想。退出不应该是大学生村医的自发行为,而应该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安排好他们未来的出路,给他们一个出口,这样大学生村医制度才更有章法。
因此,就目前而言,完善大学生村医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将包括退出机制、待遇政策等在内的相关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起来,并保证执行到位。
第一,制定大学生村医发展晋升机制和退出机制。大学生村医制度可以参考大学生村官制度的相关模式,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水平确定工资、补贴标准,在校期间助学贷款由国家代为偿还,任职期满后放宽公务员、事业单位报考条件,增加分数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等政策。此外,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也可考虑探索让大学生村医制度和相关专业研究生教育接轨,让担任大学生村医满一定期限的大学生在报考相关专业(如全科医学)研究生时享受一定的优待(如研究生报考加分、优先录取、缩短其就读年限等)。
第二、大学生村医制度执行过程中要重视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规范大学生村医的培养机制,保证大学生村医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得到相关锻炼,相关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并出台相应措施保证所有相关政策执行到位。
第三、有关部门也可以考虑和相关医学高校合作,按照学生意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相关专业医学生前往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习,并对这些学生在归来后予以一定就业政策上的优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