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尤其是先心病的防治是利国利民、关系国家的大事,无论投入多少都不为过。”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因此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防控事业关乎国家的未来。”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教授指出。
庄教授自2004年启动建立广东省先心网,至今已经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步完善,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广东先心网是由广东省40家医疗单位组成,目的是动态监测广东省代表性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提高防治水平。“广东先心网的建立为先心病系统防治提供了一个平台,有政府支出,大医学中心牵头,面对基层医院的三级防治模式,覆盖人群广,效果显著,可望推广应用。”庄建教授强调。
目前,监测报病范围已完全覆盖广东省21个地市级城市,形成了省、市、县(区)先心病三级防治管理协调网络体系。在网络内推广普及小儿心脏超声和产前筛查诊断技术,使广东省先心病的产前诊断水平大大提高,从事胎儿心脏超声的医院从建网早期的4家增至10家,先心病产前诊断率由2004年0.4%增至2014年的35.4%。
2014年监测110 908例围产儿,检出先心病缺陷儿1000余例。广东省代表性人群婴儿先心病发病率为8.51‰,男性发病率为8.68‰,女性发病率为8.28‰,活产儿发病率为6.86‰,非活产儿发病率为106.27‰,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病率(9.06‰)明显高于非珠江三角洲(6.11‰)。
庄教授指出,我国缺乏有效的先心病防治体系,广东省在全国率先作出了诸多尝试。2014年通过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发布了“广东省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技术规范”和“广东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咨询规范”
“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探讨是先心病防治研究进入纵深阶段的重要研究方向,”庄建教授认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可以早期诊断先心病患儿,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医学建议,有利于优生优育;便于抓住先心病患儿- 特别重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提高先心病治疗疗效,降低婴儿死亡率;有利于降低先心病患儿的治疗费用。 庄建指出,协调好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心儿科、心脏外科、超声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合作是该模式优势能否得以体现的关键。”
当今的先心病患儿手术已不受年龄、体重的限制,越危重的患者越需要早期干预治疗。近年来,广东省先心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稳步提升,一些复杂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也达90%以上。小儿外科手术量逐渐增加,1岁以下患儿占51%。先心病心脏外科治疗的低龄化明显,一般手术向婴幼儿期过渡,复杂手术向新生儿期过渡,绝大部分患者能够在1岁以内接受根治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