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2-21 总第53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2-21 总第530期
返回上层

总第530期

发布时间:2017-12-21

肿瘤

标题导航

中国原研药引国际专家关注

发布时间:2017-12-21来源:《医师报》作者:解放军三〇七医院乳腺肿瘤科 江泽飞  阅读: 490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image.png

12月5~9 日第 40 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SABCS每年都吸引近百个国家的乳腺癌领域专家参加。本次大会特点在于尽可能向参会者提供可以在近期内改变临床实践的重要研究成果。临床方面包括辅助和新辅助治疗的重要试验结果,尤其是内分泌和靶向治疗两个方面。本次SABCS会议中,中国原研药话题吸引了不少国际专家,共同讨论在新的研发背景下该如何做好药物的研发与创新。本期邀请江泽飞教授,带来国际盛会热点话题,从而探寻出一条适宜中国临床实践之路。

从临床实践看国内药物发展之路

▲解放军三〇七医院乳腺肿瘤科   江泽飞

image.png

近年来,药物研发改变了临床实践,乳腺癌的治疗药物选择日渐丰富,已由过去单一的化疗药物增加了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药物等。而本届SABCS大会也由专人介绍了肿瘤药物研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我们深刻了解到肿瘤患者从临床研究中得到的巨大获益。

临床研究的设计、医疗规范的制定甚至药物的审批等,应由专业人士主导。但由于政策原因,国内在该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导致国内肿瘤药物研发的迟滞。但是近年来,随着CFDA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更大的激发了各方参与临床试验的热情、提高了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夯实了创新研发的基础等问题。对临床机构及研究者、申办方和审评机构等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而在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中美两国在努力承担起大国责任的同时,也积极地进行相互交流。相信中国未来药物研发和临床实践的更新变化会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好。

在新型医疗形势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变化和要求下,众多中国肿瘤药物研发企业也积极地开始从仿制走向创新,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由笔者医院负责的吡咯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三期临床研究也已经完成入组,数据正在整理中,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获准上市,为众多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机会。既往参加国际会议,我们都是以与会者身份参与国际临床研究的讨论会,了解药物研发的方向。但本次SABCS会议中,我们改变了以往的形式,以国内原研药吸引国际专家,共同讨论在新的研发背景下该如何做好药物的研发与创新,发出了国际声音。

而随着企业对抗肿瘤新药研发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监管审评部门对质量可靠新药上市的支持,将会给中国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因此,对于肿瘤研发机构,不仅需要关注中国市场,还需要关注更为广泛的国际市场,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无论是临床专家还是医药研发企业,都应瞄准和紧跟国际肿瘤学发展动态,为患者提供更多可及的、有效的治疗。我们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临床研究如何根据各个国家国情、人群分布特点等进行合理分布,探寻出一条适合中国医药走向国际化的道路。希望未来几年会有更多好的中国研究结果,中国肿瘤学专家和医药研发机构会在国际学术舞台发出更强中国声音,提供更多的可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