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9日,英国卡迪夫大学姜文国教授携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影响的研究亮相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研讨会(SABCS),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也代表着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迈出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为侵袭性强,细胞增殖比高,远处转移风险较高,内脏转移机会较骨转移高,脑转移率也较高,复发迅速。并且,与其他类型乳腺癌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对常规标准化疗及一些常用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不敏感,疗效及预后均较差,常令临床医生感到十分棘手。
据姜教授透露,参灵蓝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效果已引起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关注,临床工作者更是对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影响机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使参灵蓝吸引了诸多目光?让我们跟随姜教授到本届SABCS上一探究竟吧。
现场亮相
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迁移效果更显著
参灵蓝胶囊是一种传统中药,由14味中药组成。目前,已有研究验证了参灵蓝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尤其对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效果良好。姜教授介绍该研究主要探索了参灵蓝对乳腺癌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该药物特别敏感,并进一步探索了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
研究采用参灵蓝水溶性提取物分别应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组(MDA MB-231,BT20和BT549)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MCF-7、ZR7-51和T47D细胞)进行试验,用常规生物物理学检测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黏附性。
结果显示,参灵蓝对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影响不大,然而对三阴性乳腺癌和浓度依赖性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有显著抑制作用。有趣的是,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相比,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细胞黏附反应的影响更显著(5~20倍)。蛋白质阵列进一步显示,参灵蓝对蛋白激酶的影响范围广,其中IR和igfr1受影响最大。
参灵蓝可使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中IR和IR底物磷酸化减少25%~50% 。研究还表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线粒体氧耗(OCR)也受参灵蓝影响。这与参灵蓝对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影响不显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基质黏附迁移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通过减少糖酵解使IR和IGFR还原激活有关。
结果表明,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相比,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参灵蓝更敏感,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基质粘附与迁移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并且,参灵蓝能明显降低糖酵解和OCR。进一步研究显示,参灵蓝可能对胰岛素受体水平异常的三阴性乳腺癌影响更大。
姜文国:细化机制研究 将国粹发扬光大
对于将中医药推上国际抗癌的舞台,姜教授谦虚地表示,他只是脚踏实地的研究,并如实地在医学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中医药抗癌方面的研究成果。姜教授表示,不得不承认,让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临床医生和普通人群认识并了解中医药带来的益处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姜教授表示,越研究就越深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中医药抗癌方面未知的领域还很多,对于我国医生和研究者来说,在推广中医药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包括更深入认识中医药、中医药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获益等。让国际了解中医药是每个人肩负的责任,姜教授非常欣慰的看到我国政府、医学及科学界的同仁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
谈及进一步研究计划,姜教授希望今后在创新性发现的基础上,可以将中医药的疗效机制研究再深入、细化,并探索出中药与放化疗联合应用更有效、使患者更获益的方法。
姜文国教授(右二)团队合影
研究者说
科学研究 合理应用中医药抗癌值得推广
姜教授表示,我国的中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推广。其实,中医对肿瘤早有明确认识,称之为癌瘤,殷墟甲骨文上就有关于“瘤”的记载。宋代杨士瀛著《仁斋直指方论》,便记载了癌的概念:“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形象的描述了癌的临床特征,即体内肿块、表面高低不平,坚如岩石,盘根错节,易与周围组织粘连,预后不良。从中医理论来讲,癌的病机为瘀血阻络,气血不行,癌毒乘虚内生,瘀毒内蕴,郁瘀化热,热毒壅滞而成积块。特别是脏腑之络气虚衰,自稳功能低下,一方面组织呈无序增长,另一方面气之帅血的正常功能失常,脉络大量增生供给癌瘤血液营养,不为正体所用,反助纣为虐,导致癥积破坏性增长。
姜教授介绍,吴以岭院士创新性发展了络病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发明了创新型抗癌药品参灵蓝胶囊。吴院士指出,肿瘤治疗应以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为首要,以调整气络自稳及防御卫护功能。
参灵蓝胶囊以冬虫夏草、黄芪等为君药,化瘀解毒、杀癌化瘤,补脾益气,散结通络;以人参、白花蛇舌草为臣药,补元益气、温阳复脉、消痛散结、利尿除湿;以灵芝、绞股蓝、土鳖虫等为佐药,保肝解毒、清热利湿、剔邪搜络、化瘀通络;徐长卿通络和血为使药,君臣佐使,清补结合,诸药合用,共奏杀癌化瘤、镇痛消肿、破瘀祛水,扶正固本之功效。
姜教授团队一直在寻找有效抗肿瘤的中药之路上不断前行、探索,2011年与以岭药业进行合作后,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养正消积的研究已获得国际专家的认可。本次大会上姜教授带来的参灵蓝对乳腺癌影响的研究,无疑又成为一大亮点。研究发现,参灵蓝在对患者没有明显副作用的情况下,对肿瘤的转移及其他生物学特征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虽然参灵蓝是由养正消积改良而来,与养正消积有共同之处,但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研究阶段,姜教授团队发现,参灵蓝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游移、生长抑制作用比对非三阴性乳腺癌更明显,这可能与参灵蓝的药物组成及三阴性乳腺癌的代谢特点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中有区别。参灵蓝对胰岛素受体、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的激活影响更大。通过对三阴性乳腺癌异常受体的表达的影响,达到影响三阴性乳腺癌能量代谢的效果。并且通过抑制癌细胞的游移实现抑制癌细胞转移的作用。
目前,国际上参灵蓝的相关报道还非常少,但姜教授认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参灵蓝的前景非常好。当然,无论养正消积还是参灵蓝都建议与常规标准放化疗联合应用,也推荐长期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