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2-08 总第48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2-08 总第48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80期

发布时间:2016-12-08

学术

标题导航

中国首个医患共同决策心血管研究发布

发布时间:2016-12-08来源:《医师报》作者:董杰  阅读: 320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研究概况

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榕翀教授团队发表的一项临床注册研究(中国他汀选择)显示,中国医生采用临床医患共同决策方式(SDM),对于提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决策中药物(他汀)依从性是可行的。(Patient Prefer Adherence. 2016,10:2341)

研究全程均进行录像或录音,入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86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危险评分后,采用在线决策工具帮助患者进行他汀选择:与患者交代不服用、服用小剂量他汀和服用大剂量他汀后,未来十年患者心脏事件总风险下降情况。并交代他汀服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发生率、服用方式、花费情况及心脏外获益等,给患者选择的时间和机会,以决定是否服用他汀(至少十年)以及服用剂量(图1)。

所有患者要求随访1年。研究录像或录音由经过培训的三名医生分别进行评分,以评价此项研究中医生和患者参与SDM的程度和质量(即是否能够高质量完成SDM全过程)。

结果显示,来自国内两家大学附属医院的7名心内科中青年医生接受培训后,Fidelity评分为10分。Fidelity评分是评价SDM过程中医生是否能很好地将SDM各环节内容向患者说明的评价体系(分值为6~10分,总分10分),说明中国医生可以高质量完成SDM过程。

然而,另一项有关中国患者是否能在医生引导下很好地完成SDM过程的评价体系OPTION(即患者参与度,分值为3~32分,总分48分)显示,患者平均分为21分,略低于国外SDM研究患者参与度评价分数。

研究同时发现,部分中国医生与患者沟通时患者参与度很好(OPTION 25~28分),而也有部分医生的患者参与度很差(OPTION 11~13分),质量高低与医生地域、性别、患者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状态、受教育程度、是否有医疗保险、生活区域、收入水平等)无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SDM时间长(即沟通时间多)、医生进行SDM经验增加、医生临床经验多(工作时间长)及研究前开展患者教育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SDM参与度。

该研究为前瞻性、探索性、非对照研究,尽管缺乏随机对照研究。1年随访显示,当初选择他汀治疗的患者中,94.5%能坚持应用他汀,而相应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2.9%),这一初步结果可能为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提供新的决策手段。

据悉,该研究团队于2014-2016年在5家中心开展了更大规模的他汀选择中国患者研究,目前已完成数据收集,也期待相关结果为中国SDM研究提供更多数据。研究得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支持,由美国梅奥诊所转化医学中心KER研究室Henry H. Ting和Victor M. Montori两位教授对医生团队面授培训,并提供研究所需的在线决策工具(他汀选择)。


blob.png


研究者说

黄榕翀教授指出,SDM通过让患者加入医疗决策过程,与医生沟通,充分了解不同医疗决策选择的风险与获益后,患者再与医生讨论,最后做出医疗决策的过程。尤其适用于某些医疗决策风险与获益相当,医患均难以做出选择的情况。

国外研究发现,SDM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医患间信任,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并一定程度改善疗效。目前多数研究集中于肿瘤治疗、急诊决策、慢性疾病治疗等领域。亚洲地区仅香港、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SDM研究,但亚洲地区心血管病诊治领域尚属空白。该研究也是中国心内科医生团队的一次尝试,探讨在中国应用SDM开展临床研究的可行性,其研究结果将为我国SDM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