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2-08 总第48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2-08 总第48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80期

发布时间:2016-12-08

中西医结合

标题导航

中医证候分类与西医 疾病诊断:整合与未来

发布时间:2016-12-08来源:《医师报》作者:吕爱平  阅读: 65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将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改变医学对人体的分类方法,进而改变治疗学观点。


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患者进行分类,并藉此分类提供治疗干预措施和方法。分类的准确性决定治疗干预方法的有效性。西医对患者的分类是疾病诊断,而中医对患者的分类是证候分类(辨证)。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的结合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将有可能提高临床疗效,甚至改变医学对人体的分类方法,进而改变治疗学观点。

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例,西医的诊断标准非常明确,但西医诊断中不会重视诸如关节是否怕冷,是否怕热的感觉。而中医证候分类则非常重视这些感觉。怕热的患者可能属于热证,怕冷的患者可能属于寒证。西医一旦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其治疗方案将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和干预措施,而中医治疗时,即使都是类风湿关节炎,因为其寒热证候不同,所用的药物将明显不同。

临床试验也表明,一些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在不同证候之间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之间疗效不一样;同样,如果进一步明确中医治疗方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证候特征,将大大提高该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随着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我们也阐明了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患者的分子网络特征,并找到了不同药物治疗寒热证候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络药理机制。

证候分类既可将患有相关疾病的人群归属不同的证候类别,也将不同疾病的人群归于相同证候,即现在常说的“异病同治(证)”。例如西医学中截然不同的三种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状动脉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罹患这三种疾病的患者可能接受同样的治疗措施,因此他们可能表现出同样的中医证候。如果患上述疾病的患者均诊断为血瘀证,则都可以通过活血化瘀法来治疗。

我们对这三种完全不同疾病的差异基因进行了分析。虽然表现出一个非常复杂的分析网络,但其中是有若干个分析网络模块组成。值得提出的是,不同模块可以组合成三种疾病,其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的寒热证候。这些疾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由于人的疾病非常复杂,即使患同一种疾病,其表现都不一样(比如证候不同,或者分析模块不同),加上很多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因此,或许在未来,随着组学数据的积累和分子网络医学的发展,现有的疾病诊断和中医证候分类将演变为基于分子模块的分类方法。所有的治疗将是根据患者的分子模块而进行,既可以是基于患者单一模块的单一药物治疗,更多的情况将是基于患者所表现的多个分子模块组合的组合治疗。基于此,中药复方药物治疗机制和成分组合药物研究将成为中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因此,中医证候分类和西医疾病诊断的整合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其原创性或可使之成为我国未来可能引领世界生命科学潮流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期待未来有更多研究者关注并投身于该研究。

(下转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