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急救医学研究所(ECRI)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危害,旨在提醒医疗机构注意医疗器械及医疗设备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减少对患者的危害。其中,输液泵的使用不当可致患者死亡,居十大医疗技术危害首位;可重复使用器械和加热冷却系统的感染风险、软件管理疏漏和阿片类药物监测的挑战也位列其中。(Medscape网站)
专家点评
由于近日ECRI发布的2017年度十大医疗技术危害中,多项医疗危害与重症医学专业密切相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诸杜明教授就学科特色结合国内现状对其进行点评。他表示,危重患者治疗中应强化流程管理和细节管理,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损害,才能真正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强化流程和细节管理
减少危重患者医源性损害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 诸杜明
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泵
对于忽略输液泵安全操作步骤可致患者死亡的风险,如果对输液泵部件的损坏加以注意,正确按说明书操作有助于降低意外伤害。
危重患者的治疗中会经常使用输液泵精确控制液体和药物的输注剂量。清晰标识不同种类的输注药物,精确设定药物的输注速度以及在更换血管活性药物时尽可能避免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都是ICU工作品质的体现。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药品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泵,做到“Less is more”!
学习感控知识 掌握各种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规范
对复杂的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可增加患者交叉感染风险。重症患者中经常使用的喉镜、纤维支气管镜、经食道超声等均需按操作规范使用,并接受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强化无菌观念,加强细节管理。ICU医务人员应认真学习感控知识,正确掌握各种医疗器械的清洗和消毒规范。
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及呼吸机报警的规范化处理
呼吸机报警范围的不合理设置可能导致报警失败。重症监护病房嘈杂的环境和ICU医务人员对各种仪器频繁报警产生的听觉疲劳都可能会轻视呼吸机的报警。不合理的机械通气会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甚至产生致命并发症。
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建立呼吸机报警的规范化处理流程,培养专业的呼吸治疗师队伍,是未来可努力的方向。
使用阿片类药物应个性化给药剂量并持续监测
对于未注意阿片类药物导致呼吸抑制,应该说阿片类药物在危重患者镇静、镇痛方面占据重要地位。阿片类药物引起呼吸抑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5岁或<2岁、病态肥胖、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以及存在严重心肺疾病史等。
应综合患者具体特征决定个体化给药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接受呼吸和镇静深度的持续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