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1-24 总第47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1-24 总第47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8期

发布时间:2016-11-24

人文

标题导航

吗啡应用于临终患者适用伦理学的“双重效应原则”

发布时间:2016-11-24来源:《医师报》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文学院院长 翟晓梅  阅读: 189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人文学院院长翟晓梅教授对本报11月3日发表的关于“使用吗啡的医疗及法律”的报道,从伦理学“双重效应”的角度进行了阐述。她指出:吗啡对缓解临终患者的呼吸困难有确切疗效的同时,还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这是一个医生可以预见,但没有办法克服的不良后果。不管主观愿望如何,我们只能将这个“双重效应”原则视为公理。

既能缓解给患者带来濒死感的呼吸困难,又不会带来呼吸抑制风险的药物现在还没有诞生,这是患者家属的心结,也是医生的执业之困。这一难题现在无解,只能承认与面对。如若勉强求解,受伤害最重的不是医生,也不是患者及其家属,而是整个医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对于临终患者使用吗啡一直存在某些顾虑,主要担心依赖性、成瘾性等问题。经过医学界、伦理学界、法学界多年的讨论最终达到共识,对于临终患者,首要的问题是缓解疼痛、确保其尽量舒适,而无需担心其成瘾。对于临终患者来说,舒适地走向死亡是最大利益,医生、患者以及家属都可以理解。

而在此案例中,讨论的是吗啡的使用引发呼吸抑制的问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个经典案例来解释。

国外经典案例

国外一例晚期癌症患者,全身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饱受疼痛煎熬,在家中接受姑息治疗。情况危急时到社区医院治疗。患者因长久卧床,伴随急性肺炎,处于临终状态,被家属送到医院后发生极度呼吸困难,患者痛苦不安。此时医生有两种处理办法,一种是气管切开纠正呼吸困难,另一种是使用吗啡来缓解呼吸困难。

抢救临终患者的医生是他的家庭医生,自患者罹患癌症后一直参与治疗,对他的病情有多年的了解。当护士询问怎样抢救时,医生表示为患者注射足量的吗啡,患者马上安静下来,但很出现快呼吸抑制,因此离开人世。

当医生被询问,怎样为自己的医疗行为做辩护?医生回答:依靠“双重效应原则”。

双重效应原则

此原则是一个公认的伦理学原则。因为对于临终患者而言,已经不是生与死的问题,而是如何舒适地走向死亡的问题。既然临终患者的死亡过程已经开始,并且是不可逆的;既然所有的药物都有相应的毒副作用,除非不给患者用药,否则任何用药都可能被视为直接或间接和患者死亡有关。尽管医生的主观愿望是治疗患者,使其减轻痛苦延长寿命,但医患双方必须要有接受结果适得其反的准备。

在此案件中,临终患者出现了呼吸困难,若不使用吗啡患者会痛苦挣扎,最终窒息而死,使用吗啡可缓解症状,但同时有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等问题。

医生在抢救前就清楚可能会产生的不良效应,遇到这类问题时应该用双重效应原则为自己的医疗行为辩护。在这里,适宜使用双重效应原则——医生使用吗啡主要的目的是止痛,解除患者的痛苦,但同样会伴随另一种效应。药物都存在双重效应,达到目的的效应称为正面效应,同时会伴随可预料但并不是所期待的那个作用,为负面效应。这几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则,只是在不同的用药情况下对“效应”会有不同的解释。

在这个案例上,医生使用吗啡在道德上没有错误。既然患者死了,患者家属似乎感到也有充分“闹的理由”,这是当前的一种社会风气,严格来说并不是一种单纯医患之间的纠纷。

临终指存活时间很短,这在医学上有明确的界定。本案患者显然符合临终患者的条件,使用吗啡来缓解临终患者痛苦产生不良效应时可以得到道德辩护、伦理学辩护(当然,还有医疗共识的辩护)。临终患者呼吸困难痛苦万分,医生首先想到使患者更舒适的走向生命的终点,这是一个道德的考量,作为一位医生,是职业的良心、道德的良心的驱使。整个社会必须给医生的这种良善之心以充分肯定和赞扬,哪怕患者的结局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医患双方都不能游离于“双重效应”原则之外。

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抢救患者生命,还应该是缓解患者痛苦。Cure(治愈)是医生的职责,Care(照护) 同样是医生的职责。对于临终的患者,Cure已经不可能完成,Care就成为医生最重要的职责。哪怕Care使临终患者的死亡提前发生,痛苦的拖延可能比不治疗使生命延长了一点,但患者死亡的结局不可避免。早在2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确定的“维护生命并将死亡视为一个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的原则,其实体现的就是这种“双重效应”原则。

运用伦理学知识为自己辩护

我国的临床医生们常常忽视了“双重效应”原则,往往比较关注使医疗行为让患者获益,但并不注意为自己的医疗行为辩护。医生们首先应该确保在实质伦理学上自己的医疗行为是正确的,同时了解在程序伦理学上完成此类医疗活动需要哪些程序,为家属讲清楚这样做的原因和需要承担的风险。

此外,对全社会也应该普及这一伦理学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们理解“甘蔗没有两头甜”的道理。希望更多的患者留下生前预嘱;同样希望家属们在自己的亲人临终时首选舒适,而不要选择让亲人在现代医学一展雄风后,毫无尊严地在痛苦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