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1-24 总第47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1-24 总第47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8期

发布时间:2016-11-24

学术

标题导航

现场+线上20201人 CDS 2016完美收官

发布时间:2016-11-24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张艳萍 董杰  阅读: 161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一座简约、精致、秀美的城市,一场开放、大气、重磅的会议。当二者碰撞、融合,又将产生怎样的火花?

11月16~19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主办,厦门市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 2016)在厦门召开。

本次会议是2016年国内外糖尿病学术领域的收官之作,是展现中国糖尿病学界基础科研最新成果和临床实践最新进展的学术盛宴。同时融合本年度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年度会议精华内容。

CDS 2016围绕“发现、整合、提高”的主题,突出基础与临床结合、广度与深度并重、交流与培训并举、学术与公益兼顾等特点,学术氛围浓郁,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精彩纷呈。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饶克勤教授,福建省医学会秘书长阮孟源教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会长宁光院士,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母义明教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前任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常委和委员等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伟平教授介绍, 本次会议规模再创新高,其中现场参会7618人,在线参会12 583人;大会共安排不同类别报告250个,1491篇论文投稿,62场专题会/论坛、4场会前培训班。


善发现:“原创性”和“国际化”缺一不可

为了推动中国糖尿病学科领域的科研创新、鼓励和引导更多同道投身糖尿病科研、促进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全面发展,大会举行了“2016年度CDS科学贡献奖”颁奖典礼。评选CDS 2016优秀论文奖、优秀壁报奖,并揭晓“2015年度十大糖尿病研究奖项”获奖名单。

国际化也是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会议邀请美国耶鲁大学Tamas Horvath教授等国际专家;首次设置CDS-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ogy联合论坛;与北美华人糖尿病协会(CADA)合作,开设了CDS-CADA专场。 


促整合:“跨学科”和“跨学会”联合

整合有两层意思。一是基础和临床的整合,二是糖尿病相关领域的整合。

学术和公益兼顾是CDS一贯秉承的理念。举行 “只为更健康——5公里健康跑”、“只为更健康——一餐一课”主题活动、“蓝光行动——点亮全民抗糖之路”主题展示等活动。


重提高:夯实基层是根本

学术引领和规范普及是CDS肩负的两大任务。年会设置了“糖尿病指南与共识”专题研讨。加强基层的培训,特设了4场会前培训班和2场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场,把糖尿病的最新诊疗规范、指南、技术传递给广大的基层医师。



blob.png

贾伟平:我国糖尿病防控需政府主导  全社会参与


我国糖尿病防控现状不容乐观,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与2002年相比,2012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2倍,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增长快,且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低于城市人群。

宁光教授等利用中国疾病防控中心的全国疾病检测系统,调查了2012年48 704例外来务工人员,发现血脂异常是第一大危险因素,2/3的人群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该调查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心血管代谢风险情况并不乐观,需要实施有效的、能够针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全国性干预措施。

贾教授介绍,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中,体力活动缺乏是重要因素。2013年20~69岁人群体育健身活动调查显示,每周锻炼>3次,每次>30 min的比例仅为18.7%。

贾教授指出,遏制中国糖尿病流行,需要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完善预防相关卫生政策,提倡健康饮食、增加体力活动、禁烟等。

今年11月14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组织,通过了《中国糖尿病防控专家共识》,提出要加强公共政策与立法,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推动实施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

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做出了很多成绩。据统计,2016年中国学者发表糖尿病相关的SCI文章2865篇,发表中文文章2092篇,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比例为7:3。“未来,肥胖和糖尿病领域研究热点将聚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表观遗传与代谢性疾病、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等领域。”贾教授指出。


blob.png

翁建平:质量控制是缩小理想与现实鸿沟的关键


WHO《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提出,2013-2025年全球目标是遏制糖尿病的增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认为,最新全球糖尿病流行趋势汇总分析结果显示,如目前的流行趋势仍持续,全球达到2025年这一目标的概率将<1%。

翁教授指出,欧美发达国家在过去20年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控制情况取得巨大成就,多数欧美发达国家糖尿病截肢和全因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过去20年糖尿病死亡及并发症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欧美发达国家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对循证医学和质量改善的重视,制定了基于临床证据的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措施,以及一系列质量改善计划,促进各种糖尿病标准诊疗措施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实。

如根据指南提倡多数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治疗;改善各个护理环节,包括自我监测、足和眼部检查、糖尿病教育和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等;推进糖尿病的早期筛查诊断。

“质量改善是实现循证医学向临床实践转换的有效措施,可促进基于循证医学的医疗实践成为常规医疗行为,为公众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翁教授指出,临床医生是质量改善成功实施的关键,贯穿质量改善的各个环节。

质量控制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架起一座桥梁,其实施可提高临床实践对指南的依从性,提高血糖和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控制率,最终给遏制糖尿病的增长带来希望。


纪立农荣获CDS 2016科学贡献奖

11月18日,CDS 2016年度科学贡献奖颁奖仪式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获此殊荣,贾伟平教授(左)为纪立农教授(右)颁发“科学贡献奖”奖杯。

作为CDS的最高学术奖项,科学贡献奖自2014年起开始设立,旨在对国内从事糖尿病研究的杰出科研工作者进行表彰, 从而鼓励和引导更多同道投身糖尿病科研,促进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步。

“针对我国糖尿病防控的严峻形式和需求,纪立农教授领导开展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糖尿病诊疗现况和需求研究,系统地了解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现状、影响因素和需求,揭示了我国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为改善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在颁奖词中,贾伟平教授概括了纪立农教授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有意思的是,科学贡献奖的奖杯独树一帜,为了体现传承,继前两届获奖者项坤三院士和杨文英教授,今年的奖杯刻上了纪立农的教授的名字。奖杯将继续传承,也寓意将糖尿病学者的贡献和精神荣耀传承。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