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11-24 总第47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11-24 总第47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8期

发布时间:2016-11-24

肿瘤

标题导航

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适应证望扩大

发布时间:2016-11-24来源:《医师报》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许剑民  阅读: 193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第五位。肝转移发生率超过50%,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消融等手段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本期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健民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教授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进行深入解读。

blob.png

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核心。扩大肝转移灶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切除率,且不降低疗效。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安全有效,且微创手术同样适用。在转化治疗中,一线治疗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


近年来,随着多学科团队综合治疗模式的推广,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消融等手段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作用日趋增强,但规范合理的根治性外科手术仍是治愈的唯一手段。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仅10%~20%初始可切除。转移灶未经切除的患者,最佳支持治疗生存时间仅10个月,而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生存时间可达30个月。

笔者医院在临床工作中扩展了肝转移灶手术的适应证,将切缘>1 cm、肝转移灶<4个、累及单叶、无肝门淋巴结转移、无肝外转移灶的传统标准扩展,提出包括切缘阴性、残肝容量足够、肝转移灶个数无限制、可切除的肝门淋巴结转移和(或)肝外转移灶的扩展标准,并被纳入《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

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与分期切除相比,同期切除有相似或潜在更低的并发症,而总生存和无病生存与分期切除相仿。最新一篇比较同期切除、先切肠后切肝和先切肝后切肠的综述发现,三组主要并发症和术后死亡率基本一致,分别为9.1%和3.1%,且三组5年生存率也基本相似,为44%。

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同期切除也从开放向微创发展。一项收集1997-2013年国际多中心数据库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肠肝同期切除短期结局和长期结局,与开放同期切除相似。而我院开展机器人肠肝同期切除的结果发现短期,结果明显好于开放同期切除。 

此外,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于2009年首次被提出,用于预期残留肝体积很小的患者。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ALPPS的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达12.9%,且3~4级并发症高达40.3%。因此,目前对ALPPS还存在很多争议。

对于原发灶可切且无出血穿孔梗阻,伴不可切除肝转移灶的治疗,目前临床工作中存在争论。即原发灶的手术时机是否影响预后,究竟是选择先切除原发灶,还是先全身化疗。我们正在开展这方面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初始不可切除的患者,可通过治疗使肿瘤缩小,将部分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即可获得最佳反应率。LiverMetSurvey数据库显示,初始不可切除患者转化切除后,5年和10年生存率达32%和19%,略低于初始可切的45%和27%。初始不可切除患者转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尤为重要。术前化疗疗程及线数越多,肝切除后患者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