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站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七号楼九楼的窗口,可以清晰地看到著名的秦淮风光——夫子庙夜景。可回过身,就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个瘦小的白色身影,忙碌地穿梭于病房之间,无暇顾及这平日里难得的景象。也许这夜景她看了二十年,也许这二十年她都没能抬头看一眼。
问起当年为何选择从医时,南京市第一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玮告诉记者,她的父母都是医生,母亲是位眼科医生,当年母亲支援苏北,小小的她看到了人们对康复的渴求。从那时起,张玮就决定,担起这副重担,为患者带去光明的希望。直到现在,母亲已经70多岁了,当张玮工作上遇到疑难病例时,仍会和她一起探讨。
张玮表示,父母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也很有理想和追求。他们教给她最多的就是要有医者仁心与悲天悯人的情怀。
张玮说起刚工作时一次取角膜的经历。那是一个透骨寒冬的午夜,她独自一个人去取角膜,一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从捐献者那取到角膜后放在冰盒里。当她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时候,不小心滑倒了,当摔倒的刹那间,她双手高高地托举着冰盒,而膝盖则重重地撞在了地上,锥心的疼,她似乎感觉不到,心里想的是角膜千万不能掉在地上。
二十年的临床工作,张玮知道,眼科的治疗理念、治疗手段在飞速的发展。对于新知识的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她率先开展了眼底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不知疲倦地创新、学习,为的是实践当年的诺言,为患者带来光明的希望。
张玮常说:“患者好了,是对我们医者最大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