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时代。
目前,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言,情况相同。8月16日,刘延东副总理在《求是》撰文谈健康中国建设,谈到慢性病防控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3亿,2030年将达3.7亿,2050年将达4.87亿,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85%左右,成为危及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当然,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刘延东副总理表示,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也面临翻开新篇章的重大机遇。应当坚持“大健康”发展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突出预防为主,坚持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参与,积极创造良好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心脏康复五大处方——慢病防控的“小处方”
如果说,刘延东副总理在《求是》杂志上开出了健康中国的大处方,那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等在2011年初提出的心脏康复五个处方,则是防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小处方。
经过几年的努力,心脏预防与康复历经无声无息-奄奄一息-生生不息,到目前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迎来行业的春天。心脏预防与康复从单纯的运动康复,逐步扩展到营养、运动、心理、戒烟和药物等全面处方;康复也由单纯的心脏逐步扩展到肺、肾等多脏器康复。各种心脏预防与康复学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立,从2011年6家医院进行心脏康复,到目前已有400多家医院成立心脏预防与康复中心;长城国际心血管会议中的心脏预防康复论坛从最初的80多人半天的workshop,扩大到目前有300多人贯穿整个会期的论坛,且场场爆满。
经过胡大一教授等的传经布道,心脏康复五大处方:营养、运动、戒烟、心理和药物处方,已被更多群众所了解。
在28 227人参与的中国心脏康复社会认知网络调研中,有17%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心脏预防与康复,同时已在进行中;42%的人表示听过此概念。胡大一教授提出的“管住嘴,迈开腿”,已家喻户晓,成为全国亿万人民群众走向健康的口号和行动指南。从北方的奥体公园到南国的越秀公园,每天的傍晚都有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在走万步路。
香烟——“吸入是自杀,呼出是杀人”。胡大一教授等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戒烟。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戒烟运动,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公众场所无烟条例,2016年中国烟草消费量较2015年下降2.4%(即减少约600亿支)。
睡眠是人生宴席的滋补品,双心治疗(心脏和心理)已逐步贯穿到心血管医生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许多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也逐步接受,要与疾病为伍,不与疾病为敌,需要长期终生服用药物。
心脏预防与康复发展道路上尚存制约因素
首先,正如刘延东副总理指出,“深化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触及更多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面临的都是更难啃的硬骨头。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尚未消除,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仍然存在”。
公立医院没有从根本上调整其发展思路,在这种趋利性的根本问题没有破解的情况下,配套的就是大处方过度诊断,追求利润。目前进行康复的医院大多数是中医院、中西结合医院,以及二级医院和相对小的医院。
当然,增加政府投入,让医院回归公立性质;加强医保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医疗向预防、健康倾斜,或可改变此现状。真正落实建设健康中国,要“防”字当头,关口前移,落实中医强调的“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和西医强调“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理念。
其次,患者对预防康复的理解不够。大多数患者对康复局限于偏瘫、截瘫、失语及脑障,对脏器康复并不了解。另外,患者执行五个处方的依从性不高。如许多患者并不了解提高有氧运动的能力,需要循序渐进,要坚持半年至一年。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健康公式显示,100%健康等于60%生活方式、17%环境、15%遗传和8%卫生服务。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干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也希望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医患互动,患患互动,医医互动”,让更多的医生、患者获益。
同时,继续大力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将维护健康的“金钥匙”交到群众手中,让群众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开展减油、减盐、减糖,健康体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三减三健”行动,推进公共场所控烟,开展健康教育,用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法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让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植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健康新生态。
第三,目前心脏预防与康复团队的培训工作还需加强推广。一方面,医生积极参加心脏预防与康复会议,但对基本的双心入门并不了解,就意味着开不出心理处方。
另一方面,心脏预防与康复团队没有真正形成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学术队伍。做康复的同时忙于做实践,少有时间真正进行科研。而心脏预防与康复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有中国数据、中国证据。
曼德拉讲,“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在中国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变革时代,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日益具备更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时代,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加之其附带的生物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必将对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贡献。未来,不仅会实现健康中国梦,中国的创新成果也一定会造福于世界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