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7罗氏生化技术培训会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临床生化应用培训班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主任潘柏申教授及多名医学检验专家探讨了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非空腹血脂检测、胱抑素C检测、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等热门话题,并分享和交流实践工作经验。
常规血脂检测 空腹OR非空腹
临床检验血脂水平的主要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
饮食是多项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影响因素,饮食后血脂结果增加TG变异的风险,绝大部分临床研究、指南均采用空腹血脂标本。大部分实验室检测要求禁食至少12 h,血脂检测前禁酒至少24 h,不正确的空腹状态可能成为检测误差的来源。
“由于人体大部分时间处于非空腹状态,非空腹检测的血脂结果可能更真实地反映机体血脂代谢情况。”潘柏申教授指出,“非空腹和空腹检测血脂互补而非相互取代,两者在脑血管疾病(CVD)风险评估、疾病诊断和疗效判断等方面联合使用,可对临床发挥更大价值。虽然非空腹检测血脂有很好的前景,能否在中国应用,还需要看临床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也希望国内能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罗氏诊断LDL-C试剂支持非空腹检测,直接测定法非常简便,相比同类产品抗干扰性能优、检测效率佳。
胱抑素C 早期肾功能损伤的最佳指标
胱抑素C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和体液中,是一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化蛋白质,产生率恒定。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不受外来因素,如性别、年龄、饮食等,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同源性标志物。
临床应用方面,胱抑素C可用于糖尿病肾病肾脏滤过功能早期损伤的评价、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早期诊断、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改变监测、肿瘤化疗中肾脏的监测等。
“胱抑素C的最大价值在于对早期亚临床期肾病有非常好的预判作用,较血清尿素氮、肌酐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胱抑素C对于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邵文琦教授指出,“胱抑素C还可预测CVD及其他疾病的死亡率,以及CVD、心衰、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总体来说,胱抑素C浓度升高预示预后不良。”
罗氏诊断Tina-quant®胱抑素C第二代试剂采用乳胶增强技术,检测结果更准确,仅需2 ml样本量,具有高分析灵敏度和低检测下限,能在低浓度下得到高精密度,并可追溯至ERM-DA471/IFCC校准品。
治疗药物监测 助推个体化医疗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通过测定体液中的药物浓度,利用药代动力学公式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间隔,对药效过程和治疗过程进行监测,确保用药更安全,实现给药方案个体化。
血清药物浓度与药效关系密切且药物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比较明确的药物,应进行TDM。此外,有效药物治疗浓度范围较窄的药物、药物代谢个体差异较大的药物、中毒症状和疾病本身症状不宜区分的药物,以及需要长期服用而短期内不易判断疗效的药物都应进行TDM。
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唾液等均可作为检测标本。采血时间应参考用药方式、时间和剂量等。治疗药物监测时需选取服药后药物达到最高浓度(峰浓度),以及下一次服药前的最低浓度(谷浓度)。如怀疑有药物中毒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检测。TDM主要检测方法包括酶免放大试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免疫比浊测定和免疫化学发光测定。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性能不一样,适用的治疗药物种类也不同。
潘柏申教授指出:“TDM在国外已作为临床生化检验的常规项目广泛开展,但目前国内开展不多,检验科需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知识,积极开展TDM。”
罗氏诊断TDM采用溶液动态微粒子技术(KIMS),运用抗原抗体反应通过吸光度变化检测药物浓度,检测菜单全、自动化程度高,且机上稳定期长达平均90 d以上,结果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