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07 总第44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07 总第447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7期

发布时间:2016-04-07

时评

标题导航

洋药进中国:可能捡到宝亦可能踩到雷

发布时间:2016-04-07来源:《医师报》作者:陶短房   阅读: 56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据报道,中国一些医药企业正着手与欧美制药公司合作,将后者一些未能进入市场的“特效药”引入中国,并在中国通过审批。

致力于将这些未能在境外“入市”的药物引入中国的相关企业,其动机当然是出于利润考虑,要么是看中这些药药效略差,但价格却低一大截,存在较大运作空间;要么是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和相对短的药物审批周期,不惜放下身段“抢占杆位”。

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难理解,从现有规则上也并不违规。那么最大的风险和隐患又在哪里?

首先,这类引进药往往是国内无法独立开发生产或国产货性价比远不如进口产品的,知识产权掌握在境外公司手中,有些产品本身又处在开发研制周期,正等待原产地国的审批。此时去“抢”,当然有可能“捡到宝”,但同样也有可能“踩地雷”。

其次,尽管国家和市场不同,审批要求、程序等各异。但中国在药物审批方面不论技术、经验、规范,和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差距。相对其他国家,中国医药市场自身还存在诸如中西药、药品与保健品等独有的复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让进不了海外市场的“洋药品”进来,很容易让本来的一潭浑水变得更浑。

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一而再、再而三地透支信用值,中国医药市场以及医药审批环节,都已存在不小的信任危机。这种“抄近路”的引进手段的确可像部分支持者所言,把治疗成本降下来,但一旦因此造成(或看上去造成)一两次重大事故,后果便不堪设想。

如果有关方面不能未雨绸缪,尽早提高中国医药审批门槛,堵塞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漏洞,今天看上去“问题不大”的事,或许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大问题。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