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31 日,在上海飞往芝加哥的航班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救治了一位 70 多岁的美国心脏病患者,病因可能是房颤复发导致的心衰。
据知情者描述,当时飞机广播呼唤寻求医生帮助,葛均波立即来到那名乘客身边,经了解该乘客 1 年前因房颤接受过心脏电复律治疗,在起飞 4 小时左右出现胸闷、出冷汗等症状。
由于飞机上的救治条件有限,葛均波只能凭借他的临床经验进行评估救治。首先给予该乘客吸氧,然后利用飞机上仅有的硝酸甘油酯类药物为其扩张血管,同时协调乘务人员将其从经济舱移至商务舱,以便他能平卧增加回心血量。
初步诊治后,该乘客病情暂缓,不需要飞机迫降或飞回。10 个小时的飞行中,葛均波每隔两三小时检查、评估患者病情,最终美国乘客顺利抵达目的地。
事后美国乘务员对同行的人表示:“这次的飞行中能有他(葛均波)是非常幸运的事。我们非常感谢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供稿)
应该做的,因为我们是医生。
看到朋友圈吓一跳,一个普普通通的善举赢得这么多朋友称赞。
其实换成另一个医生也会这样做的,不要再表扬了,害羞了。
——葛均波
葛均波飞机上救人一片赞誉、胡大一动车救人感动众人、唐子人美国救人被赞“中国好医生”、最美护士路边救人……同是医护人员,为什么当他们在医院中施救时,就没有人鼓掌呢?难道仅是因为救治环境的不同改变了老百姓的观念。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