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报告
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卡培他滨+Utidelone优于单药
6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作了题为“埃博霉素类似物Utidelone联合卡培他滨,在治疗曾接受过紫杉类和蒽环类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MAC)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的口头报告。
该研究纳入405例MAC患者,其中,80%的患者接受过2种以上的化疗药物。结果显示,Utidelone+卡培他滨联合用药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客观缓解率(ORR)均优于卡培他滨单药组,且联合用药组的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的情况无明显增加。
此外,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的3/4级不良事件(AE)主要包括周围神经病变(14.2%与0)、手足综合征(10%与6.7%)、恶心(1.5%与1.5%)、高胆红素血症(0与1.5%)、腹泻(5%与0%)、厌食(3.1%与3.0%)白细胞减少症(4.2%与5.2%)及中性粒细胞减少(6.5%与5.2%)。
Utidelone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有望成为MAC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GEM20110714试验:
将改变晚期鼻咽癌临床实践
6月5日头颈部肿瘤专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作了题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一线治疗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与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FP)的比较:Ⅲ期临床试验GEM20110714的结果”的大会报告。
全国共22个中心参加,历时3年,纳入362例转移或复发的鼻咽癌患者,1∶1随机分为GP治疗组和FP对照组。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相比对照组,GP组PFS显著延长(7.0个月与5.6个月),疾病进展风险下降了45%。GP组ORR显著优于FP组(64.1%与42.0%)。
会上,张教授首次公布了研究初步的生存数据,GP组的总生存期(OS)显著延长(29.1个月与20.1个月)。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但GP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而FP组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
鼻咽癌高发于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南方,西方国家则较为罕见,至今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方面仍缺乏高质量的研究支持。该项研究将改变这一现状,其结果提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是一线治疗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安全有效方案。
壁报讨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 吴一龙
摘要编号9022
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晚期NSCLC患者安全有效
ROS1或可作为新治疗的靶点
吴一龙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克唑替尼治疗东亚地区ROS1阳性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有效率高,总体耐受性良好,安全性与此前报道一致。
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患者,前2个月即可观察到治疗反应。第8周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4%,第16周为76%。数据截止时反应仍在继续。克唑替尼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7.8个月。
此外,最常见的全因AE包括转氨酶升高(58%)、视力障碍(47%)、腹泻(46%)和恶心(44%),且18例死亡中没有1例是克唑替尼所致。
这项开放标签,单臂Ⅱ期临床研究纳入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129例ROS1阳性、ALK 阴性、之前接受≤3 线全身治疗的进展期NSCLC患者。
研究者表示,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的真正Ⅱ期研究,其补充了亚洲地区的数据,且证实ROS1可作为新治疗的靶点。
此外,吴教授团队还报告了高选择性cMET抑制剂Capmatinib(INC280)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型、cMET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单组Ⅰb/Ⅱ期研究的拓展部分。
结果显示,INC280联合吉非替尼治疗EGFR TKI耐药性NSCLC耐受性佳,且临床疗效良好,尤其是对于cMET基因拷贝数水平较高的患者。
该研究是首次采用2个靶向药物联合来进行克服耐药的临床试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石远凯
摘要编号9041
CONVINCE研究公布:
埃克替尼或为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一线治疗选择
CONVINCE研究旨在探究,与传统最佳化疗方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后加培美曲塞维持治疗)相比,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一线应用埃克替尼的疗效及安全性。目前结果表明,该试验已达到预期的优效性试验终点,埃克替尼治疗组PFS显著优于化疗组(9.9个月与7.3个月),ORR显著优于化疗组(64.8%与33.8%),AE发生率显著低于化疗组(70.3%与88.3%)。
CONVINCE研究进一步证实,分子靶向药物在EGFR阳性肺腺癌一线治疗中的使用证据。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郭军
摘要编号9512
亚洲肢端黑色素瘤潜在靶向治疗靶点:CDK4通路
肢端黑色素瘤是亚洲黑色素瘤的一种主要亚型,约占50%,而在白种人中,这种亚型不到5%。近年来,虽然晚期黑色素瘤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已获得巨大成功,但肢端型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均不如非肢端的皮肤黑色素瘤。因此,寻找肢端黑色素瘤的驱动靶点和个体化靶向治疗是解决亚洲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关键。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CDK通路可能是未来肢端黑色瘤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在428例肢端黑色素瘤患者标本中,约80%的患者存在着CDK细胞通路异常,如CDK4基因扩增、CCND1基因扩增及P16INK4a缺失。CDK4基因扩增和P16INK4a缺失的PDX小鼠模型实验表明,CDK抑制剂治疗可抑制肿瘤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