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6-09 总第45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6-09 总第455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5期

发布时间:2016-06-09

循环

标题导航

(上接第14版)创新 临床学科发展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6-06-09来源:《医师报》作者:本版责编:董杰   阅读: 161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东方会国产药物支架走红

首次现场直播Xinsorb支架置入手术


创新是东方会的灵魂,每年的东方会上,高难度创新介入手术的实时转播均成为会议的焦点。今年,东方会手术创新再次续写。5月28日,葛均波院士团队携日本专家在中山医院导管室成功完成了3例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及1例生物可降解支架(BVS)置入术,并向东方会的会场进行转播。

其中,3例CTO病变介入手术分别由葛均波院士、来自日本的Ochiai教授和Nagamatsu教授完成,BVS置入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钱菊英教授完成。

葛院士完成的手术为65岁男性患者,6年前于右冠近中段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 2枚,2月前冠脉造影提示右冠闭塞。本次冠脉造影示右冠近段支架外完全闭塞,左冠向右冠提供侧枝循环。

葛院士选择正向开通病变。7F AL1指引导管至右冠口,Gaia2及Crosswire NT导丝至右冠中段,因血管较扭曲,Crossboss不能通过右冠中段闭塞处,截至转播结束,导丝尚未通过病变处。之后葛院士采用2根Crosswire NT导丝采用平行导引钢丝技术送至右冠远段,先后使用3个球囊预扩张后,于右冠支架外远段至开口置入DES共4枚。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推出大举措 

力促我国心血管健康

blob.png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于2015年10月成立,是中国心血管病防治战线的核心力量之一、中国心血管界规模最大的公益性合作平台。

本届东方会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副主席霍勇教授等代表联盟与辉瑞公司签署《承载使命 迎接拐点 —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优势互补积极开展全方面深度合作,包括心血管高质量专业能力示范交流项目、基层慢病管理及基层胸痛中心建设项目(CC项目)、基于大数据管理的心血管健康指数项目、中国心血管联盟志愿者服务团的合作等四大驱动项目。

此外,联盟还与多方展开合作,开展一系列项目,以推动国人心血管健康。包括:

(1)集急性冠脉综合症(ACS)诊疗、预防、随访为一体的全程关爱项目——“心”系基层、“心”守护、全 “心”关爱三大项目,以推动ACS患者全程管理;

(2)“一带一路心脏介入培训项目”,以推动亚洲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和中亚国家建立长期制度化培训项目,促进心血管医师培训和技能提高。

(3)中国心血管疾病规范化诊疗管理暨县级医疗机构介入诊疗能力提升项目,以促进中国心血管健康事业发展,提高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加强县级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及介入诊疗能力建设。

(4)中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门诊筛查项目,以加强FH管理促进FH的早筛查,早诊断,使患者早期获益。

(5)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逐步开展科学规范的心血管病的综合评估工作和诊疗服务;对血脂异常人群进行危险分层管理,推进高盐人群的血压管理等。


华语国际论坛

减少心衰再住院美专家六条建议

blob.png

“心衰患者或在医院里,或在家里,或在往返医院和家的路上。”美国Sutter医疗中心眭子健教授这样描述心衰患者的无奈。他还指出,心衰患者死亡率也很高,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消耗。在美国,治疗心衰的费用约400亿美元,其中一半用于住院心衰患者的治疗。

对于心衰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目标是降低死亡率,让患者尽快出院。出院后的目标是让患者生存长久,防止患者再住院。

眭教授指出,心衰的发病机制是血液动力学紊乱,因此,血液动力学的优化是治疗心衰重要的理论依据,是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再住院率的关键。血液动力学的监测数据可通过有创的右心导管来获得,但大部分的心衰患者并不采取这种手段。通过临床症状的仔细询问和体格检查,能推断出很多血液动力学数据。

如何防止心衰患者再住院?眭教授结合在美国的临床实践提出六点建议:

☆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饮食、用药等各方面的教育。

☆出院患者经过静脉用药后,要慎重考虑口服药剂量。

☆尽早重新启用循证医学“金三角”药。

☆有专门的人员(一般为护士)来帮助协调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如药物使用、随访预约情况等。

☆出院后的及时随访。目前指南强调,患者出院72 h内要有电话联系或护士的访问,7 d内有医生面对面的门诊。

☆由心衰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团队在心衰管理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心衰管理的大方向。


介入术后运动

康复专家共识发布

目前,国内真正开展心脏康复的医疗机构可谓凤毛麟角,医生对于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心脏康复工作在各级医院落实过程中难以一步到位。为真正落实心脏康复理念,解决诸多因技术、体系、设施以及实施方案等所带来的困难,《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康复专家共识》应运而生。

中国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指出,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使冠心病的治疗结局得到极大改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介入治疗并不能解决心血管病的所有问题,介入治疗发展的瓶颈提示,心脏康复是弥合医疗服务价值链的必然路径。

共识将康复治疗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崭新模式转化到医学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实践中来,积极推动心脏康复在我国医学实践体系中的落地推广,将帮助患者解决社会、心理、疾病认知、生活方式改变等诸多现实问题。


中国心血管博物馆启动藏品征集

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的心血管医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诞生了许多心血管病学重要的成就。为记录和传承这些历史,抢救并珍藏学科重要资料,呈现给心血管学科一个完整的学科发展全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启动了中国心血管博物馆的建设。

霍勇教授强调,心血管学科需要历史,也需要展示历史,而历史需要经历和见证过历史的老专家帮助,随着老一辈专家年事渐高,因此感到时间紧迫。以前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开展,随着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在苏州工业园区姑苏会成立,回顾历史、整理历史变成了可能。

霍教授介绍,博物馆在建设方面分为三个轴线,主轴贯穿整个心血管学科发展史,副轴之一是各个专业,副轴之二是各个区域。还有各个心血管领域学术组织的展示等。 

据悉,博物馆的建设工作目前进入了启动、筹集、征集展品阶段。征集的藏品既要有文字内容,也需要具体实物,如第一个球囊导管,第一个心脏起搏器等。征集方式可以是无偿提供,也可以是有偿购买,还可以是拍照留存,对藏品的意义会有专门的业内描述。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公开招募科学家

心动不如行动!

为实现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在2020年前跻身世界一流生物医学交叉研究机构行列的目标,生物医学研究院正式推进引进人才招募计划,计划面向全球招募40名高层次科研工作者。

据悉,生物医学研究院实行首席科学家(PI)负责制,采用灵活方式与各院系和附属医院进行共建。招聘的方向有:表观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大数据分析、蛋白质组学、结构生物学(重点关注冷冻电镜方向)、活性小分子药物筛选、转化医学技术(癌症、心血管、出生缺陷和干细胞)等。招聘类型分为青年PI和杰出PI两部分,分别对应年龄不超过40周岁和55周岁。

研究院院长葛均波院士表示,经过多年发展,研究院已形成极具优势的平台,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资金方面,都能充分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要,受聘人才可以得到更好、更多在国际舞台展示研究成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