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及hCG预测子痫前期更精准
荷兰一项研究发现,在孕早期同时检测甲状腺激素及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可更精准预测孕妇患子痫前期风险。(Clin Endocrinol.5月17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5153例孕妇,并测量其孕早期(孕18周前)的激素水平。结果发现,总甲状腺激素(TT4)偏高而hCG值偏低的孕妇,患子痫前期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高3~11倍。而那些高甲状腺激素、hCG值也高的孕妇,患子痫前期的风险并未增加。
研究者指出,甲亢是导致子痫前期的原因之一,但怀孕期间hCG值过高引起的甲亢并不会导致子痫前期。服用甲亢治疗药物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精准预测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
我国妇科领域首部GnRHa类药物应用专家共识即将公布
5月25日,记者获悉,《GnRHa类药物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治疗应用中的专家共识》即将公布, 该项目得到武田医学部支持。
我国有近5000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可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甚至不孕。子宫肌瘤,发病率高达20%~30%,可影响内膜血供,导致不孕或流产。
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GnRHa)在治疗这几类疾病上使用较为普遍,如在国内已上市30多年的长效醋酸亮丙瑞林注射剂,释药稳定,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肯定。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冷金花教授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制定终身管理计划,以最大化药物治疗为目标,避免重复外科手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应芳教授指出,目前临床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很多,但是有适应证的药物只有GnRHa类药物、米非司酮和棉酚,但GnRHa在用药时机、用法用量及长期用药管理方案等方面,缺乏统一的共识和规范化指导。
对此,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段华主任指出,新共识增加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评估以及预后评分,明确了手术治疗术式与适用人群,规范了不同疾病中GnRHa的用法用量,增加了GnRHa治疗内异症常见副作用的管理以及GnRHa方向添加方案,细化了药物治疗的应用方案。
另外,该共识最为出彩的地方是总结了非常详细的诊治流程图,包括内异症疼痛诊治流程图、内异症合并不孕的诊治流程图,以及总的流程图。段华主任呼吁,年轻医生可根据该流程图进行规范诊疗,选择正确的方式、合适的药物进行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