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萍)“当前,慢病防治教育已经成为时髦,谁都想做,谁都去做。但究竟该如何落地,如何取得实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在上周末召开的第二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解决慢病问题,尤其是老年慢病的综合防治,推行分级诊疗、引导群众科学有序就医是关键。
据介绍,老年人是慢病的主体,一体多病已成为老年医学的特色。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1倍,占总人口的20%。我国老年人中约76.5%一体多病,80岁以上共病率(共病是指2种或者2种以上慢性病共存于同一人身上)更是高达80%。同时,80岁以上高龄老人也正在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防控老年慢病面临严峻挑战。
范利认为,老年病诊疗要有连续性,要强化医院-家庭或社区-社会服务联动体系,形成无病院前预防、有病院中救治、康复院后监管三位一体的连续动态全程健康管理体系,把碎片式的医疗模式转变为覆盖生命全程的系统化医疗保健体系。
“这就要求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基层老年全科医生等人才培养,努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范利说。
对于分级诊疗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认为,在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时候,要优化医疗资源,慢病防控要以分级诊疗为重点加以推进。如何分级诊疗?最主要是引导患者到适宜的医疗机构就诊,并组建医院联盟、加速全科医师培养,通过医改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及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