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心脏联盟(WHF)在《全球心脏》杂志上发布了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路线图(Glob Heart. 2015,10:99)。
WHF成员Pablo Perel指出,广泛使用已经过证明的二级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至关重要,对减少心血管病过早死亡也极为关键。
据估计,全球每年发生3500万急性冠脉事件或脑血管事件,其中有1/4发生在既往有心脏病或卒中的个体中。然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二级预防措施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图1)。因此,要实现WHF在2025年前将心血管病过早死亡减少25%的目标,改善二级预防是当务之急。
WHF心血管病二级预防路线图强调了高、中、低收入国家之间,使用药物和生活方式改变进行二级预防的差距。作者指出,不同国家之间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二级预防使用率的差异,2/3归因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态;仅1/3是由于个体水平的因素。
PURE研究数据显示,与高收入国家相比,尽管低收入国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负担较低,但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较高。作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低收入国家中对既往心血管病人群的预防措施应用率低、管理质量差以及急性事件治疗水平低。
“在冠心病和卒中患者中,使用已经过证明的药物的比例很低,特别是低收入国家,80%的患者未服用药物。”Perel指出。此外,有数据显示,在既往心血管病患者中,生活方式改变的比例较低,对改善饮食、体力活动和戒烟的依从性较差,尤其是中低收入国家。
但是,心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不足并不限于低收入国家。在美国和欧洲,也有报告指出,药物处方和生活方式改变使用率未达到最佳标准。“因此,需要对医疗系统进行改革,以缩小临床中二级预防的差距。”
此外,WHF还提出了国家层面的路线图,包括心血管病路线图、情况分析、政策对话以及个体化解决方案(Glob Heart. 2015,10:135)。
【述评】
心血管病二级预防、高血压管理及戒烟是三大关键措施
WHF主席Salim Yusuf等在述评中指出,要实现WHF减少25%心血管病过早死亡的目标,必须改善心血管病二级预防、高血压管理并控制吸烟。
PURE研究数据表明,20%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在5%有冠心病或卒中家族史的患者中;而且66%事件集中在40%的高血压(>140/90 mmHg)患者中,30%事件集中于20%的吸烟者中。这3类人群占到世界人口的55%,因此WHF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对这类群体进行干预。
“通过干预这3类人群降低心血管病负担是相对有效的,如果心血管病二级预防、高血压控制及戒烟的比例能增加1/3以上,达到心血管病减少25%则是可实现的。”作者指出。
在未来两年中,WHF全球路线图将成为不同地区发展路线图的基础,但不同地区或国家应根据当地情况采取具体干预措施。
全球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逾4.97亿
慢性肾脏病(CKD)是终末期肾病(ESRD)、心血管病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对2010年全球CKD负担的分析显示,全球有超过4.97亿成人(≥20岁)CKD 1~5期患者,其中2.36亿为中重度肾功能不全,即CKD 3~5期。(Kidney Int. 2015年7月29日在线版)
研究者指出,CKD已成为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挑战,需在国家和国际层面上进行CKD预防、检测和治疗,以降低全球CKD发病率和死亡率。
分析发现,大部分CKD患者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且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也同样,图2)。
在≥20岁成人中,CKD 1~5期年龄标化全球患病率在男性中为10.4%,在女性中为11.8%。其中,在高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8.6%的和9.6%;在中低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0.6%和12.5%。
CKD成人患者共有男性2.257亿和女性2.718亿。其中,在高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4830万例和6170万例;在中低收入国家,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74亿例和2.101亿例。
CKD高发也导致ESRD患病率升高。据估算,2010年全球有190万ESRD患者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而ESRD导致患者预期寿命缩短、生活质量下降,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此外,分析还发现,老年人中CKD患病率更高,尤其是CKD 3~5期,这主要体现在老年肾脏透析治疗患者的增多。在我国,男性人群中CKD 3~5期的患病率为1.3%。
研究者认为,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流行是CKD全球负担升高的主要原因。要降低CKD全球负担及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需采取综合措施来干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吸烟、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饮食不健康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