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1-09 总第52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1-09 总第524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4期

发布时间:2017-11-09

感染

标题导航

不能惟“实验室指标”是瞻

发布时间:2017-11-09来源:《医师报》作者: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黄晓军  阅读: 219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侵袭性真菌病(IFD)是血液系统的常见合并症及死亡原因之一,发生率、死亡率均较高。IFD的诊断较为困难,往往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IFD延迟治疗导致死亡率升高,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可以降低IFD死亡率,但常伴随抗真菌药物的过度使用、高昂的治疗费用及脏器毒性增加。提高IFD的治疗水平关键在于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

2017年,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再次对指南进行更新,此版的最大特点是根据中国血液病患者的研究数据对该指南内容做了相应推荐。治疗方面则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分层和修订。

预防治疗

(1)初级预防:指具有IFD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前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预防IFD的发生。

(2)再次预防指对既往具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D病史的患者,在IFD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次接受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时,给予既往IFD治疗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以预防IFD的再次发生。

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

近年来,HRCT、血清学诊断手段、分子学手段的发展与推广使得IFD的诊断水平获得了较大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实验室检查手段的局限性,不惟“实验室指标”是瞻。例如,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是肺部侵袭性曲霉病在HRCT上的特征性影像改变。但是特征性征象常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患者中,发生率低、时间窗较窄。又如,通过检测真菌相关抗原如1,3-β-D葡聚糖试验或半乳甘露聚糖试验可帮助IFD诊断。然而,血清学试验在不同人群中的诊断价值存在明显差异,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排除假阳性、假阴性等干扰因素。

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每种检测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常会出现临床情况、多种检测结果之间不一致的情况。当检测结果不一致时,需要临床医师通过临床技能进行综合判断,在排除实验室检测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下,应结合患者临床场景、权衡抗真菌治疗的利弊后进行决策,从而对患者进行最佳诊疗。

目标治疗

目标治疗是指患者达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标准时进行的抗真菌治疗。由于感染病原菌较明确,可依据真菌种类、药物抗菌谱、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