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有害健康人人皆知。近年来,心肌梗死发病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其首要危险因素就是吸烟。作为心血管病医生,我之所以这些年积极投身控烟,是因为我深感做好疾病的预防才是根本,也更为重要。无烟环境是重要的疾病预防手段,也是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很多国家的经验都显示,通过立法实行无烟环境,1年即可以将心肌梗死发病率减少2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种植、生产、消费和烟民大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近30%;有7.4亿人受到“二手烟”危害,其中大多是妇女和儿童。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高达140万。在我国广大农村,烟草流行严重。农村成人吸烟率、二手烟暴露均高于城市。烟草已经严重危害国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不全面控烟,健康中国梦只能是个梦。世界各国和不同地区控制烟草危害的成功经验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推荐控烟措施中,最有效的是公共场所全面控烟,减少二手烟危害。公共场所全面控烟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而且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有重大意义的推动作用。
针对控烟工作现状和严峻形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速推进国家控烟立法进程,尽快出台全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禁止吸烟。
二、加大烟草增税提价税价联动力度。提高烟草制品的价格对控制和减少青少年和低收入人群的吸烟率和吸烟量尤其有效。
三、努力推动烟草危害图形警示上烟盒。图形警示是向公众宣传烟草危害最直接、最经济、最有效措施之一,也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11条及实施准则的要求。图形警示,明显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健康的认知水平。
四、医生的吸烟率和对指导患者戒烟的参与度是一个国家民众控烟戒烟的晴雨表。医生的吸烟状况是公众吸烟状况的风向标。我国男医生吸烟率高达50%,居高不下。广大医生应站在控烟最前线,做控烟先锋和戒烟模范,发挥引领健康社会风气的正面示范作用。
五、法律和道德联动,形成健康时尚。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但违法,用二手烟伤害不吸烟者,尤其妇女和儿童健康权益,更是一种损人不利已的不道德行为。因此,我们要从法律与道德两个层面推动公共场所全面控烟。对在公共场所吸烟者,每个人都应该勇敢站出来说“不”,减少二手烟危害。如果越来越多的公众站出来,把在公共场所吸烟视为“缺德”加以制止,形成健康的社会时尚,公共场所无烟才真正有望实现。
六、认真履行广告法,严禁一切改头换面、尤其钻慈善的空子,打着扶贫助学等旗号,变相做烟草广告。
推动全面有效控烟,努力建设健康中国。尽管全面控烟工作充满艰辛,我们仍深信,无论还有多少艰难险阻,符合人民健康利益的事业一定会成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