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脚印,收获一片光明;一个爱心,托起一份希望。使命担当,责任使然;他们是“The Best You”最美公益心最美眼科医生。
为弘扬中国眼科医生的责任心和公益心,由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医师报共同主办,康弘药业承办的“The Best You”最美公益心最美眼科医生评选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倍受全国医疗界关注。2017年,该活动持续开展,来自全国8个省份8名医者参加评选。谁是你心中的最美眼科医生?让我们一起感受公益的力量,医者的价值!
姚宜:内心是片平静而有力量的海
▲ 张科洁
初见姚宜时,她温婉、恬静,带着淡淡的微笑,完全不像一个深耕眼科一线的资深眼科医生。作为上海和平眼科医院副主任医师,姚宜热心而富有活力,即使周一到周五被门诊、手术、激光、PDT等工作排满,但只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她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作为一名医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需要有责任心和耐心。”说起临床上的那些事,姚宜笑着说:“如特鲁多医生所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二十多年来,有人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也有人留有遗憾,但只要真诚相待,患者总会理解的。”
曾有一位双眼视网膜坏死的患者,经过姚宜的努力救治,一只眼睛获得了一定的视力,保证了生活自理,对将来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后来,那名患者用低弱的视力艰难地给姚宜写了一封感谢信。虽事情过去了很久,但那封信一直珍藏在姚宜的抽屉里。
投身公益事业,为百姓带来切实的帮助,是姚宜工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她总说公益是医疗工作者为大家解除病痛的途径之一,也是医生在获得经验和成长后,对社会的回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罹患眼科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一些偏远山区因缺乏医疗资源,很多患者在发现眼科疾病时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带着回馈社会的信念,姚宜每年都会争取公益下乡的机会,给当地百姓做全面检查,并带回医院进行手术。
姚宜出生在医生世家,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让她在高考填志愿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大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姚宜一直坚守在眼科临床一线,截止目前已经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独立翻译并出版了二本著作,尤其擅长糖尿病性眼病及眼底病的诊治、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底激光及PTD治疗等。
师燕芸:“细”中所见医者大爱
▲ 医师报记者 宗俊琳
医道精深不可浅尝辄止,医者责任重大临阵不可不慎。这句话,伴随了山西省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师燕芸医生20多年的从医生涯。她说,患者的病情常常牵动着一个家庭,所以医生责任重大,诊断得正确与否,不只是关系到一个患者的病情,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家庭的稳定。看着患者收获了健康,那种幸福感是一般职业体会不到的,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的!
“一见光,眼睛就像被蛰了一样疼!”患者王先生(化名)回顾起不久前患眼病时的眼部刺痛,仍然心有余悸。
原来,一周前,王先生发现眼睛有点红痛、怕光,辗转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结膜炎,开了些普通消炎眼药水,可症状并未缓解。辗转几天下来,王先生的症状不仅没有消退,甚至红痛得更为厉害。
在亲友的帮助下,王先生来到山西省眼科医院,找到了师燕芸。“您不用太紧张,眼睛疼、怕光,其实都是葡萄膜炎的症状。”她细致地轻声嘱咐患者,“我给您更换些眼药水,但因为现在是急性期,过三天再来复查一下。不用太紧张啊!”
虽然师燕芸要求的是三天后复查,但是,王先生一天时间不到,就赶来师燕芸的办公室,因为之前极其难忍的眼睛红、痛、怕光等症状,仅仅24小时不到,就有了明显好转。
“其实,只要再稍微细心一点,都能判断出是葡萄膜炎。”师燕芸说,“眼睛的疾病变化非常细微,只有更细致的观察和判断,准确发现疾病源头,才能更有效地治疗。”
眼底病科患者较多,挂号困难,为了尽量保证患者能挂上号,她细心地调整科室医生的出诊时间,把能出诊的医生都尽量安排起来;为了让大众增加对眼底疾病的认知,她积极深入基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在科普宣讲中,师燕芸凭借着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的细节和简单易懂的讲解,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