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中放射免疫不可或缺
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指出,肿瘤治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精准医疗不等于生产线;群体精准还是私人定制是精准医疗面临的问题。于院士表示,肿瘤治疗的主要问题是肿瘤的异质性,肿瘤终生存在异质性的,肿瘤个体化治疗是必然的。
树根—树干—树叶模型与精准医学很好的解释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之间的关系。靶向与免疫疗效之间差别的原因在于,免疫治疗的靶点远不如靶向治疗明确;尚未发现免疫治疗的理想标志物;免疫治疗的疗效评估比靶向复杂。当今肿瘤四大治疗手段仍是关键,不是靠基因治疗,也不是靠免疫,还是靠手术、放疗、化疗,靠免疫靶向。精准医学是一个综合过程,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肿瘤治疗关键要素,是研究肿瘤生物学特性,亚型与异质性。
最后,于院士强调,放疗要积极融入三大主流方向,精准医疗、人工智能、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大数据网络初见成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介绍,我国癌症发病约占全球22%,发病率位居全球第74位,发病人数全球第一。
赫院士介绍,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平稳,导致这种现象是由于发病谱不同。恶性肿瘤大数据网络建设初见成效,通过搭建大数据中心环境和平台体系,开展给予肿瘤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的大数据,应用于全国癌症地图绘制,给予基因的癌症数据分析和精准诊疗。
实现医学强国
科技创新
北京大学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介绍,关于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主席曾多次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可见国家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詹院士指出,重大疾病是导致我国人力资源丧失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介入、内镜、放射、微创治疗和手术机器人等快速发展,许多疾病的治疗有了显著进步,未来人工智能的创新技术助力医学进步已成为现实。
关键技术 亟待解决
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郑海荣教授分享以脑胶质瘤精准诊疗为目标,围绕精确成像诊断、精准给药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技术创新需求,研究肿瘤细胞多模态分子影像方法及肿瘤边界分子影像识别方法,分子影像与超声手术导航,以及颅内精准给药治疗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以解决“脑胶质瘤细胞的多模态分子影像精确识别”以及“颅内精准给药与评估”等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