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1-23 总第52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1-23 总第526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6期

发布时间:2017-11-23

肿瘤

标题导航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强势来袭

发布时间:2017-11-23来源:《医师报》作者:凤凤 秦苗  阅读: 60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秘书长,浙江省肿瘤医院副院长陈明教授以“十三五”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远程放疗服务模式研究”专项的项目负责人身份,从项目研究的角度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场”做了题为《肿瘤供给侧现状失衡与解决方案》报告。陈教授指出,需求巨大、供给不足、不够规范、原创不足是我国肿瘤临床供给侧目前面临的最大现状,改善我国面临的肿瘤临床供给侧失衡的现状,需要结合国家关于分级诊疗和医疗体建设的宏观政策,并以人工智能和远程医疗为重要技术手段,推动肿瘤临床供给侧改革,促进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陈教授认为,放疗数字化和可视化程度高,放疗靶区勾画、计划设计和放疗质控均可通过远程开展,放疗具有远程服务的天然属性。结合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开展的远程放疗服务模式研究,就是要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一套可以开展多学科远程综合会诊,实现肿瘤分级诊疗的远程放疗云平台,并建立以云平台为载体、研究型医院为依托、基层医院为服务对象的省-市-县三级放疗体系,提供治疗计划设计、实时治疗验证的解决方案;建立人机结合的服务团队,重塑远程放疗的管理机制,优化放疗资源配置,保证放疗质量和安全;并最终通过该平台,形成远程放疗新型服务模式,推动放疗朝着广辐射、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整体提升我国放疗服务能力,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惠及民生,真切惠及广大肿瘤患者,造福更多肿瘤患者群体。

分论坛掠影

四川省肿瘤医院王培主任结合“十三五”国家课题进行了《互联网+时代放射治疗最新进展》的报告,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让基层单位实现肿瘤放射治疗的快速增能,并汇报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利用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肿瘤结构靶区分割应用的研究成果。

在肿瘤大数据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惠周光教授从宏观规划布局的角度进行了精彩报告。惠教授详细介绍了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期间,国家癌症中心结合国家重大医改专项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所开展的各项肿瘤临床大数据相关研究工作及其重大科研成果,并对下一步拟开展的肿瘤大数据建设工作,包括肿瘤大数据库、生物样本库、大数据网络平台、影像判读后处理、临床研究整合平台等进行了展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大肿瘤医院的单病种临床大数据平台建设经验,以及基于该大数据平台开展临床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孙教授还提出数据驱动的精准医学研究和医疗服务的新理念。

此外,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神州医疗、中关村美中肿瘤诊疗技术创新研究院的专家也对各自领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精彩汇报。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