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签约服务制度,靠的是保质保量的家庭医生队伍
2016年,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但目前,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缺口大。二是质量参差不齐,规范化培养、同质化标准要求亟待提升。三是家庭医生制度体系、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和健全。现有的配套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机制,就像墙上的画,瓶里的花,只能看不能用。
完成这一历史性的任务,需要我们从数量和质量建设、政策机制这三个方面同步落实抓起。
增加家庭医生数量和强化质量,应先从转岗培训和岗前培训抓起
加快全科队伍建设,尽快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通过全线转岗培训来解决是一条重要途径。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二三级综合医院功能定位更加明确,患者逐步有序就医,大医院的“战时状态”逐步缓解,公立医院的部分专科医生应主动分流转岗,有可能成为全科医生队伍的重要来源。此外,我国乡镇卫生院中还有70万人已取得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这两部分人,经过半年最多一年的培训,均可转型成一名基本合格的全科医生或助理全科医生。
当前,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岗位胜任力、能力不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只有一条路——“培训”。只能通过大力推进签约服务岗前培训来解决。
要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骨干队伍建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自2014年启动,已满3年,今年将有首批5000名全科学员毕业,这部分人将是全科的骨干。随着住培制度的不断推进,每年都将有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源源不断地进入全科医生队伍。这部分人经过了系统规范的“5+3”培训,具有扎实的临床功底,应该成为全科队伍的骨干精英。若干年后,当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全部由“5+3”人员所构成时,我国的健康守门人水平将会上一个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