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7-20 总第50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7-20 总第509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9期

发布时间:2017-07-20

循环

标题导航

【特别报道】“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启动

发布时间:2017-07-20来源:《医师报》作者:许奉彦 宋箐  阅读: 76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智慧医疗正走向临床,不管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拒绝也好接受也罢,粉饰也好诋毁也罢,事实上,它已经强势到来,并且会在未来融入到你的诊间、生活和医疗行为中。”

——宁光

image.png

宁光 院士

“中国糖尿病的三大病因:生活方式改变、老龄化以及肥胖。如何让糖尿病发病率下降?我们可预防肥胖,控制饮食,但我们不能让经济不发展,寿命不增长,因此,临床的观念需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已发生剧烈变化,我们也应思考,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究竟能够做些什么?”

宁光院士给出答案:我们要做中国糖尿病防治策略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这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和指导代谢疾病机体数据采集工作的完成;建立临床研究网络,设计并开展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形成糖尿病研究的中国优势;建立国家糖尿病技术试验区;建立三级防治网络。宁光院士强调,这些工作的开展需要卓越的复合型人才,只有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提高糖尿病的诊断率和治疗率,进而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

宁光院士指出:我国现有近1亿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100万个医生才能管理如此众多的患者,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只有近2万内分泌专科医生。在此背景下,宁光院士牵头建立了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旨在用更少的医生管理更多的患者。MMC的目标是让患者无忧、让医生专注、让医院高效、让政府减负。

“我心目中的MMC,将来可以管理中国30%的糖尿病患者,只有如此,10年之后我们才真正可使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降低1%,使中国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10%。”宁光院士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image.png

MMC强调“一个中心、一站服务、一个标准”。MMC已建立独立的网站与数据库,每个参与中心都可进入数据库;患者检查使用代谢一体机,告别各个检查室奔波的局面;同时各中心采取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

宁光院士对糖尿病防治发展充满希冀,“将来一定会出现使医生工作更加便捷的疗法和设备,实现糖尿病风险的预判、建立糖尿病医学资源库以及智能辅助诊疗手段,我们一定可以发表中国糖尿病高水平研究成果。”

如何开展糖尿病研究?宁光院士建议,建立糖尿病调控网络,在胰岛细胞增殖、食欲调节、脂肪胰岛素抵抗、肠道、肝脏等方面多方布局,形成中国的研究网络。针对问题,解答问题,进行有目标的队列研究,并不需要成千上万的病例,而是做到准确的分析、完备的环境因素的采集、生活方式的采集、多个组学的组合、超大规模的测序以及完善的生物检测。

大数据时代势不可挡,瑞金医院已使用大数据进行四个方面的工作:疑难病例管理、新药研发、临床规范样本库建设、常见疾病人群研究。

宁光院士强调:“我们要接受新的模式,随着科技发展、社会变迁,病不会变,但医生看病的模式肯定会变,你能够紧随模式的变化,你就会成为下一个模式的领军者、佼佼者、弄潮儿;如果你依然停留在固有模式,你就会成为下一个模式的‘弃儿’。”

“新的模式如疾风暴雨般来临,我

们要顺应历史的发展,顺应潮流的发展,一起迈向最美好的未来!”

image.png

大会报告

母义明:中国内分泌代谢学科的荣耀与未来

image.png

母义明 教授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详细列举了自建国初期至今对内分泌代谢病学科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的专家,包括学科发展的奠基人,老一辈专家刘士豪、朱宪彝、邝安堃等。

母教授也指出,当今内分泌科专业正面临严峻形式,首先内分泌代谢专科医师不足2万,青年后备力量不足;其次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高尿酸血症及血脂紊乱的患病人数均已过亿;同时科室经济效益差、人才队伍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慢病社区化管理都是迫在眉睫的难题。他呼吁更多人投入到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的开拓性工作中来。

“很多专业、学科都努力探索、扩大自己的研究和诊疗领域,各种交叉新兴学科层出不穷,墨守陈规的思维套路亟待改变,很明显现在内外分科的界线越来越不明显,未来大家所从事的内分泌代谢学科将何去何从?”他认为,随着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小学科、大病种的内分泌代谢科,正在面临着严峻挑战。

image.png

在互联网全面侵入人们生活的当下,母教授建议,在思维中融入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内分泌代谢学科融入现代科技的发展大潮,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学、生物技术(干细胞疗法)”为内分泌学科带来更好的发展。

“内分泌代谢学科最需要的就是大数据,未来现代科技的使用将是我们学科的一种重要手段。精准医疗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在未来精准医疗将会引领一个医学的新时代。”母教授强调。

因此,“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项目在国内已落地,旨在整合内分泌代谢病相关检测和治疗手段,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施内分泌代谢病的中心化检测、治疗和管理,形成医院联合体,共同构筑大型专科管理体系。

贾伟平:上海糖尿病诊治及预防服务体系初显成效

image.png

贾伟平 教授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全球预计有糖尿病患者3.8亿,单是中国就近1亿,形势十分严峻,实施防治管理已刻不容缓。”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介绍,对于上海慢性病死亡负担归因危险因素顺位,糖尿病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位列第三。

贾教授指出,社区糖尿病防治的主要问题包括血糖控制差、忽视并发症筛查、缺乏糖尿病综合管理团队。

在此背景下,为积极探索糖尿病诊治及预防的科学模式,贾伟平教授作为总负责人,发起“上海市代谢性疾病预防和诊治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创建糖尿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其所在医院成立“社区糖尿病实训基地”,加强专业培训,提高“守门”技能,为社区培养防治糖尿病医护骨干;积极落实全市糖尿病筛查检测标准化;广泛开展糖尿病临床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工作;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在城市社区开展糖尿病患者同伴支持自我管理模式;建立分级诊疗-梯度转诊体系,切实有效的管理相应范围内的众多糖尿病患者。

同时,贾教授的团队开展了“中国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模式的探索与评价(路标研究)”项目,旨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基层糖尿病分级诊疗新模式。

该项目通过评价新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制定分级诊疗的实施路径,创建医防融合的糖尿病管理新体系,为慢病管理提供实证依据和借鉴。目前,该体系也显示出良好的管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