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7-20 总第50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7-20 总第509期
返回上层

总第509期

发布时间:2017-07-20

输血医学专栏

标题导航

砥砺奋行 开创中国输血建设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7-07-20来源:《医师报》作者:刘景汉 兰炯采 李碧娟 周华友  阅读: 75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6月20~23日,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主办、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和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年会主题为“砥砺奋行,全面开创中国输血建设新局面”,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近千名专家和代表参会,12位专家在年会上做了专题报告,青年讲堂推出14位青年输血人登台演讲。在开幕式上,还隆重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优秀输血工作者”和全国“输血创新项目”的颁奖仪式,这次活动是由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共同倡议发起举办的。会议收录论文近500篇,经层层筛选评出的优秀论文奖,包括特等奖1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0篇和“一带一路”奖2篇。

image.png

image.png

创建中西医结合中国特色输血医学体系

▲ 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主任委员 刘景汉

  中国医师协会输血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兰炯采

无标题.png

输血的理论和技术起源于西医。中医经典著作中只有“放血”疗法,没有输血。但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存功不可没的中医博大精深,其辨证施治的理论和中医药宝库可以作为西医输血的补充。

临床输血的主要原因是机体缺血或缺某种血成分。由于历史原因,中医与西医解决患者缺血的立足点不同。西医立足于输血,对严重贫血和大出血患者立竿见影,但有传播疾病和输血反应的风险;中医立足于促进机体自己造血,避免了传播疾病和输血反应的风险,但对重危患者“远水不解近渴”。中医与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就能创建中西医结合中国特色输血医学体系,也有助于解决“血荒”。

我国输血医学成为二级学科,站在二级学科的新起点和新高度上,需要强调,输血医学担当着新形势下的新任务,要提出建设和发展的新设计和新战略。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前沿水平,科研成果不少,但多为“改良补充式成果”,原始自主创新成果不多。我国输血医学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是获得里程碑式原始自主创新成果的途径之一。输血医学中西医结合有四个切入点。

★ 中医抗细胞凋亡研究成果达到分子水平,引进临床输血,减少红细胞遗传缺陷、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与红细胞凋亡有关疾病的输血。

★ 溶血性输血反应与补体活化有关,中医抗补体活化的技术成熟,研究把中医切断/抑制补体活化方法用于防治溶血性输血反应。

★ 把中医采用“扶正祛邪”抗Ⅱ类超敏反应的成果用于临床输血中防治与Ⅱ类超敏反应有关的疾患,如新生儿溶血病、抑制RhD(-)个体对RhD(+)红细胞的免疫应答、药物导致的血细胞减少等。

★ 研究用中医方法促进血细胞生长,替代EPO、PDGF和G-CSF等,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和降低成本。

毛主席说: 一张白纸,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无论在国内或国外,无论在中医或西医领域,“输血医学中西医结合”都是一张白纸,写的字都是最新最美的,画的画都是最新最美的 。   

产科患者多学科团队创新输血治疗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image.png

2016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组建产科病房多学科抢救团队,由产科、中心ICU、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心内科、感染科、胸外科、普外科、新生儿科等科组成,完成1500多例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高风险谈话284次。门诊多学科抢救团队2016年完成150例疑难高危孕产妇会诊。

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将治疗前移,孕期尽可能提高血红蛋白水平,早期识别特殊血型、不规则血型抗体及病理性溶血;术中采用多种止血技术,回收自体血液,减少异体血的输注;将血液制品合理搭配保护内环境稳定,防止凝血紊乱。2015年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110例,2016年救治152例。

近3年产科收治多例妊娠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及时终止妊娠,采用湘雅医院输血科的创新技术“淋巴血浆置换术”治疗,在去除患者血浆的同时还清除了致敏的淋巴细胞、红细胞碎片及激活的血小板。

近年,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有上升趋势。因此,孕12周至20周必须进行不规则血型抗体筛查,产科与输血科及时沟通、上下级医院及时转诊至关重要。

孕产妇合并自免溶贫、地中海贫血并溶血、胎母出血致孕妇免疫性溶血、错型输血溶血、感染性溶血、药物性溶血、特发性溶血等并不少见,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同种抗体,交叉配血困难,单纯输血往往无效,且有可能加重溶血。全血置换是湘雅医院输血科的另一项创新技术,可去除含有抗体的血浆、产生抗体的白细胞和被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同时输入供血者的红细胞和血浆,达到彻底治疗溶贫的目的,每例患者只需置换1次,每次用红细胞10 U,血浆1000 ml,已挽救了200多名重度溶血患者的生命,其中孕产妇6名。

输血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输血科 周华友

image.png

近年来,因输血造成患者伤害或产生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输血医学实验室必须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管理,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第一,实验室必须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按照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准则》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准则包含15个管理要求和10个技术要求,按照该准则建立起来的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SOP)和各种记录(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涵盖了输血医疗整个过程,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输血医学实验室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输血安全。

第二,建立起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后还必须按照技术要求,从人员,设置和环境条件,实验室设备、试剂和耗材,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检验后过程,结果报告,结果发布和实验室信息管理10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技术把控。

第三,各种输血医学活动必须要进行各种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以证实实验室是按照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要求在运行和实施。

第四,除日常监督外,每12个月输血医学实验室必须进内审和管理评审,寻找存在的问题及可改进的地方,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下转第21版)